6月20日,一名RH阴性O型血的60岁男性在公利医院完成了手术,术中输血1000多毫升,这些血都来自他自己,受益于浦东新区走在全国前列的自体输血技术,“熊猫血”患者也无需“等血”治疗。
血液是生命之源,随着医疗技术提高,人类寿命快速提高,很多以前束手无策的疾病也有了机会治疗,其中就免不了输血和血液制品。为了保证临床用血,浦东新区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始终致力于实现“采供好、服务好、人救好”的目标,积极协同医疗机构推广自体输血,针对特殊血型稀缺、血源紧张等问题,鼓励医疗机构开展自体输血工作。
浦东血站指导浦东新区东方医院、公利医院等开展回收式自体输血,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开展RH阴性产妇贮存式自体输血,为临床用血提供补充保障,提高用血安全性和资源利用效率。
以上述患者为例,他的PET-CT提示贲门、胃体癌伴小弯旁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胸6椎体、腰4椎体及附件转移,由于癌细胞对脊柱的破坏,造成他腰背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据公利医院麻醉科郭建荣主任医师介绍,患者接受了腰椎后路减压肿瘤病灶清除+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术,“O型血一直都是短缺血型,患者又是RH阴性,配血困难,若无自体输血技术,患者只能在剧痛中等待配血成功。”本次手术中出血1200毫升,术前采血600毫升在手术缝皮时回输给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560毫升,术中未输注一滴异体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全度过手术关,麻醉复苏后平安返回病房。
事实上,本世纪初,上海市自体输血开展情况在全国排名倒数。郭建荣是国内较早开展围术期自体输血与血液保护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说:“血源不足,严重影响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公利医院力推自体输血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上海市自体输血工作目前跻身国内前列。
如今,公利医院每年完成各类自体输血1200余例,节血近2000单位,围术期自体输血比率78%,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连续8次获得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嘉奖,围术期输血与血液保护综合水平处于行业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