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网络全覆盖的数字化飞速发展时代,我们的生活早已和互联网深度绑定——选课、查资料、社交、购物、求职……当我们享受网络便捷与乐趣时可曾想到,看似平常的“网上冲浪”中可能潜藏无数“暗礁”,你可能已成为诈骗分子眼中的“猎物”!虚假高薪的诱惑、刷单返利的骗局、伪装成亲友求助……不法分子利用你对职场的期待、对生活的热情设下层层套路,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财产损失、信任危机,甚至误入洗钱陷阱。 5月24日起,闵行区融媒体中心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闵行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专班联合推出《反诈典型案例》,通过10个典型案例,拆解网络诈骗手法,提炼实用防范要点,旨在帮助大家掌握防骗技巧、远离诈骗陷阱,青春逐梦路上少走弯路,安心开启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反诈“三不三多”原则 不轻信陌生电话 不点击未知链接 不透露个人信息 多核实转账对象 多咨询亲友意见 多关注反诈宣传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演唱会类——虚假购物诈骗的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被害人在社交平台看到有人售卖某热门歌手演唱会门票,对方自称是票务公司员工,手里有少量余票,且价格比官方稍低。被害人求票心切,添加对方微信沟通。对方发来“票务公司工作证”照片,还承诺票绝对保真,假一赔十,让被害人放心。被害人信以为真,按要求向对方转账1200元。转账后,对方以各种理由拖延,一会儿说票在核对信息,一会儿又说系统出问题,一直没出票。当被害人要求退款时,发现已被对方拉黑。 手法拆解 第一步:引流。社交平台:通过微信、小红书、闲鱼等平台发布虚假的演唱会门票,让被害人主动添加诈骗分子微信。 第二步:冒充。诈骗分子假扮票务工作人员,会谎称有低价的演唱会门票,并且朋友圈也会有相应的虚假图片。 第三步:伪造截图。通过利用被害人急切的心情,会在短期内发送虚假的交易成功截图,还会承诺假一赔十的虚假言论,让被害人放松戒备。 第四步:收网。当被害人成功给诈骗分子提供的账户打款后,就会开始拖延时间,随后微信也会被拉黑再也联系不上。 易感人群 18岁至35岁 防范要点 一是网络购票一定要通过正规平台,脱离平台的私下交易大概率是陷阱; 二是不要听信未见面网友的所谓便宜票务言论; 三是不要相信所谓的“票务工作人员”“内部票”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