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疾控 > 文章详情

梅雨季的隐形刺客:你囤的花生可能在偷偷养“毒”!

转自:上海疾控 2025-06-25 15:25:34

当你为吃到一颗发苦的花生‘呸呸呸’时,当你对发霉的馒头实行‘切除手术’时,恭喜你!正在参与一场《死神来了》厨房限定版真人秀。主演:黄曲霉毒素〔毒界一哥〕,接下来掌声有请这位主演闪亮登场!

省流版

1.不可以食用霉变的谷物、豆类,发苦的坚果果仁,保存不当的调味品,劣质食用油。

2.粮油和坚果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处;散装食品可分装成小袋;大米、豆类等在烹饪前充分搓洗;发现发霉食物需要整袋丢弃。

黄曲霉毒素,这个物质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其毒性又因为种类的不同彼此间又有差异,毒性最高的为黄曲霉毒素 B1,是氰化钾的 10 倍、砒霜的 68 倍,它是已知的毒性、致癌性最强的一类天然生物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I类致癌物。但是让人感到无奈的是,这种剧毒致癌物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主要的作用靶点是肝脏,摄入大量黄曲霉毒素B1会导致急性中毒症状。长期以低剂量接触黄曲霉毒素B1会增加肝癌的风险。

黄曲霉毒素耐热,一般的烹调加工很难将其破坏,在280℃时,才发生裂解,毒性破坏,因此在通常的烹调条件下不易被破坏。高温高湿是黄曲霉毒素最喜欢的环境,因此现在的梅雨季为高风险时期。以下物品易成为“毒窝”:

1. 霉变的谷物、豆类。

2. 发苦的坚果果仁,例如最常见的花生、瓜子。

3. 保存不当的调味品:干辣椒、干茴香、八角等。

4. 劣质食用油,尤其是劣质花生油。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和黄曲霉毒说拜拜呢?

1. 购买与储存:把好“入口第一关”

看外观:拒绝购买发霉、变色、发苦的粮油和坚果,尽量不要买小作坊自榨油,选择正规渠道、包装完好的产品。

控湿度:粮食、坚果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处,避免受潮。

分小份:散装食品可分装成小袋,避免反复取用时受潮,并且尽快食用。

不囤食:尽可能不囤积食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并在有效期内食用。

2. 清洗与加工:减少毒素残留

搓洗粮食:大米、豆类等在烹饪前充分搓洗,可去除表面部分霉菌和毒素。

高温处理:坚果炒货经过高温烘焙后风险降低,但发霉坚果仍需丢弃。

3. 家庭自查:及时清理霉变隐患

定期检查:每周清理冰箱、橱柜,发现发霉食物需要整袋丢弃,避免霉菌扩散污染其他食品。

黄曲霉毒素虽“凶险”,但通过科学防范完全可降低风险。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储存习惯,拒绝“凑合吃”霉变食物!

/健康科普

供 稿:邱丹萍

审 稿:罗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