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嘉定 > 文章详情

记忆的碎片中,重构王维的辋川

转自:上海嘉定 2025-06-25 11:48:25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当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辋川别业》遇上当代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辋川的营造——碎片化下的深度记忆”艺术展正在韩天衡美术馆展出。艺术家毛乃政、周贇以五年时间创作的31件作品,邀请观众开启一场关于传统与当代的深度对话。

步入现代感十足的展厅,观众仿佛坠入一个时空隧道。巨幅油画与电子装置错落陈列,色彩浓烈而充满张力。

倾斜的轩窗、倒置的山峦、割裂的亭台……传统山水元素化为抽象符号,作品《当轩对酒图》将王维诗中“当轩对樽酒”的场景彻底解构。“我们打碎传统构图,画面背景保留古代‘轩’的轮廓,人物却化为流动的色块与线条,用抽象的符号重组,暗喻当代人对古典意象的追寻。”艺术家、澳门科技大学教师毛乃政解释道。

《当轩对酒图》

另一侧,作品《寒山图》则将寒山这一意象分割为上下镜像,画面可180度倒置观看,引导观众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我们研发了三年的特制颜料是关键。”艺术家、澳门科技大学教师周贇透露,澳大利亚颜料的矿物质非常高,再加入水墨、丙烯、水彩甚至宝石粉末,使作品色彩在不同光线下变幻莫测。当颜料在雨中、泳池里反复试验后,最终呈现出既厚重又透光的独特质感。

《寒山图》

据悉,此次展览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隐居地“辋川别业”为灵感,探讨了历史与个人记忆的断裂与重构。通过诗歌、古画这类集体记忆的碎片,寻找早已消失的辋川二十景,如竹里馆、白石滩、金屑泉等,直面时间对历史的侵蚀。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亦杨表示:“辋川是古代文人的精神乌托邦,美术馆本身即是传统与当代的对话载体。王维的诗非常有禅意,两位艺术家通过碎片化重组,创造出当代田园诗歌的愿景,邀请观众在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辋川。”

服务信息

展期:即日起至7月30日

地点: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嘉定区博乐路70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全年免费开放

撰稿:杨育杰
摄像:赵晨

编辑:李蓝玉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