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您是否发现孩子睡觉时张着嘴呼吸、鼾声阵阵?或者白天也习惯性用嘴呼吸?这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需要关注的健康“信号灯”——腺样体异常。今天就带您一起认识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小器官”,了解它的异常会带来哪些影响,以及何时该带孩子来医院看看。
1
认识“腺样体”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它和咱们熟知的腭扁桃体(通常说的“扁桃体”)一样,都属于人体的淋巴组织,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位于鼻腔后方、咽喉顶部的鼻咽部,就像一个小山丘。腺样体通常在孩子出生后就存在,随着免疫刺激逐渐增大,在学龄前达到高峰。一般在10岁以后,腺样体会逐渐萎缩变小。 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2
腺样体“太肥大”会怎样?
鼻塞与“口呼吸”:这是最直接的表现!腺样体肥大可堵塞后鼻孔,从而使孩子被迫改用嘴巴来呼吸,尤其是睡觉时更为明显。长期张口呼吸会成为一种习惯。
睡觉打鼾甚至呼吸暂停:肥大的腺样体不仅可以堵塞后鼻孔,而且可以使鼻咽腔狭窄,气流通过狭窄的通道会产生涡流和震动,这就是打呼噜的原因。严重时,气道可能被完全堵塞,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憋气),这被称为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腺样体面容”:这是长期口呼吸带来的严重后果之一。孩子长期张口,气流冲击硬腭,会导致颌面部骨骼发育异常:可能表现为上唇短厚上翘、下颌后缩(小下巴)、牙齿排列不齐(龅牙、牙列拥挤)、硬腭高拱、面部表情呆板等。这种面容一旦形成,很难逆转,需要正畸甚至正颌手术干预。
听力下降、反复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腔的通气和引流,导致中耳负压、鼓室积液,容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造成听力传导性下降(孩子可能表现为看电视声音开很大、叫名字反应迟钝)。反复发作还可能变成慢性中耳炎。
反复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堵塞鼻腔鼻咽,导致鼻腔分泌物引流障碍及潴留,诱发感染;肥大的腺样体隐藏大量病菌,诱发或加重鼻腔及鼻窦的炎症反应。
睡眠质量差、生长发育受阻:夜间频繁打鼾、呼吸暂停会导致孩子睡眠结构紊乱,深睡眠减少。孩子可能睡不安稳、多动、易惊醒、夜尿多。长期缺氧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可能导致身材矮小、体重不增。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多动:睡眠质量差和慢性缺氧直接影响大脑休息和供氧,孩子白天容易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脾气暴躁或过度活跃(类似多动症表现),严重影响学习和日常行为。
反复呼吸道感染:口呼吸失去了鼻腔对空气的加温、加湿和初步过滤作用,冷、干、脏的空气直接进入咽喉和气管,容易诱发反复的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而且腺样体肥大堵塞鼻腔导致鼻涕倒流,易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症状。
3
警惕!“口呼吸”的危害远超想象
口腔健康问题: 长期张口导致口干舌燥,唾液分泌减少,对口腔的清洁和杀菌作用减弱,大大增加龋齿(蛀牙)和牙龈炎的风险。
加重腺样体面容形成: 如第二部分所述,是导致颌面畸形的主要因素。
影响吞咽和发音: 可能影响正常的吞咽功能,长期口呼吸习惯也可能对清晰发音造成一定影响。
降低生活质量: 持续的鼻塞、口干、睡眠障碍让孩子感觉很不舒服,影响白天的精力和情绪。
4
谨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
孩子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尤其是持续存在(如超过1-2个月)或进行性加重时,家长应提高警惕,尽快带孩子就诊:
长期(持续数月)张口呼吸:无论是白天清醒时,还是夜间睡觉时。
睡觉打鼾频繁且睡觉时出现呼吸暂停(憋气): 夜间持续打呼噜,睡眠不安稳:频繁翻身或坐起;晨起头痛,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若每周超过3次且伴随上述症状需警惕。
反复诉说鼻塞、耳朵闷胀感或疼痛(可能指向中耳炎)、听力下降。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增长明显落后于同龄人)。
已经出现牙齿排列不齐、龅牙、下颌后缩等面容改变迹象。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和科学呵护。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口呼吸、睡觉打呼等异常情况,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帮助孩子远离腺样体异常带来的困扰,拥有健康美好的未来!
门诊信息
向明亮 耳鼻咽喉科 主任医师
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周五上午总院专家门诊
周一下午 总部国际医疗部
王俊 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医师
周二全天 总院专家门诊
周四全天 嘉定院区专家门诊
姚俊吉 耳鼻咽喉科 主治医师
周五全天 嘉定院区 耳鼻咽喉头颈专病门诊
撰 文:王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