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徐汇区凌云街道化工一四村开展自然探索活动。由凌云社区基金会支持的“凌聚杯”公益微创投项目“大树下的自然课堂”,启动“根系计划——社区与自然共生行动”植物导赏亲子活动。
室内科普课堂
活动伊始,社区植物科普志愿者虹羽以一堂内容详实的室内科普课开场。虹羽准备了数十页图文课件,不仅包含前期在社区实地踩点拍摄的珍贵素材,还融入了日常观察的惊喜发现,内容涵盖社区常见植物与昆虫。科普环节妙趣横生,互动问答气氛热烈。“桂花果实像石头!”“不!更像沙袋!”孩子们用童真的视角观察世界。虹羽将茅莓与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覆盆子的知识“联动”,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叶蜂幼虫常被误认为是“毛毛虫”、中华猕猴桃关联不会飞的几维鸟……孩子们在热烈的问答与探索中,逐步解锁了这些奇妙的知识点。
室外探索环节
在随后的室外探索环节,孩子们化身为“自然小侦探”,跟随虹羽穿梭于街巷之间。马兜铃枝叶上的沫蝉白沫、植物叶背的玉带凤蝶卵成为重点观察目标。当观察到邻居种植的土豆、茄子时,孩子们灵活运用了室内刚学到的龙葵碱知识及植物分类概念,沉浸式体验让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活动现场,孩子们的表现尤为亮眼:从科普问答环节的踊跃抢答,到发现碧凤蝶幼虫精妙“伪装术”时的惊叹,再到敏锐联想到喜马拉雅天蛾名字的由来,强烈的好奇心将社区的一草一木,转化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鲜活教材。“原来小区里藏着这么多宝贝!”一位家长不禁感慨道。这场自然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发现了“家门口的奇妙生物”,也让家长们重新认识到,社区的花草虫鸟本身就是最生动、最触手可及的自然教育资源。
孩子们获得“生态小卫士”证书
活动尾声,“大树下的自然课堂”为参与活动的孩子们颁发了“生态小卫士”证书。孩子们接过证书,脸上洋溢着笑容,探索自然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据悉,凌云社区基金会与“大树下的自然课堂”项目团队将持续深耕“根系计划”,在凌云社区与亲子家庭携手,共同解锁身边的生态密码,推动自然教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记者:李芊
照片由凌云街道提供
编辑:孙清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