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叶妈妈”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名单!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6-23 14:10:48

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展示评议开始啦!叶冬兰入围“助人为乐”好人候选名单!

十五年公益奔走 

“叶妈妈”将爱播撒在全国各地 

叶冬兰,女,1973年11月生,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居民。她牵头组建“爱心妈妈志愿团”和“晶晨公益”服务队,聚焦大山里的困难儿童、全职妈妈、外来媳妇等群体,累计捐赠爱心物资超百万元,叶冬兰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叶妈妈”。曾获全国最美家庭、上海市文明家庭、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殊荣、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等荣誉。

进一步了解叶冬兰的详细事迹

社区里的公益领路人

2011年,叶冬兰组建“爱心妈妈志愿团”,“叶妈妈,这个垃圾应该放哪个桶呀?”在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的垃圾分类微课堂上,孩子们举着画有不同垃圾的卡片,争先恐后地围着一位短发利落、眼神温暖的中年女性。她就是叶冬兰,孩子们口中的“叶妈妈”,也是社区里出了名的“公益大管家”。

2016年,叶冬兰创立“新虹晶晨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谁也没想到这个最初只有3个家庭参与的小团体,会像滚雪球般发展到如今270个家庭、累计服务超45万小时的公益矩阵。她以“小手牵大手”模式,带着孩子们走进部队、学校、养老院,用稚嫩的双手为独居老人整理房间,用清脆的童声为环卫工人唱生日歌。当有人问起做公益的秘诀,她总笑着说:“孩子是天生的粘合剂,能把大人的心都暖化。”

她连续7年带领志愿者服务进博会,从2018年首届进博会的30人服务队,到2023年组建3000人的“绿叶青年突击队”,这位“50后”阿姨带着“90后”“00后”们,在虹桥枢纽搭起24小时暖心驿站。春运期间,当旅客们拖着行李箱走进驿站,接过志愿者递来的姜茶时,总能看到叶冬兰系着绿围巾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

跨越山海的爱心使

“叶姐,青海又地震了!”2023年深夜,一条消息让叶冬兰从床上弹起。短短12小时,30万元物资集结完毕——棉被、棉鞋、急救包堆满了仓库。2300公里、48小时日夜兼程,当车队终于抵达青海受灾村庄,藏族老阿妈拉着她的手直掉眼泪:“上海来的活菩萨啊!”其实,这已是叶冬兰第7次踏上青藏高原。2011年首次开展“沪青手拉手”活动时,她曾抱着缺氧的孩子在海拔4000米的帐篷里守了整夜;2020年运送物资遭遇暴雪,她带着志愿者在零下20℃的寒风中铲雪开路。

“我们上海人讲究‘螺蛳壳里做道场’,做公益也要精打细算。”叶冬兰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创新“物资+教育”双轨帮扶模式,给山区孩子寄去的每个包裹里,除了文具衣物,还藏着手工课材料包和二维码课程卡。在云南怒江,她教孩子们用废旧布料做围巾;在新疆的特殊学校,她自掏腰包买来制氧机,让患哮喘的孩子能安心上课。

点亮大山深处的星光

“叶妈妈来啦!”2019年秋天,贵州某山村小学的孩子们像小鸟般扑向刚下车的叶冬兰。看着孩子们脚上的破洞鞋,她转身抹了把眼泪,当场联系了服装厂。半个月后,1500套簇新的校服跨越1800公里送到孩子们手中。当小姑娘们穿着红白相间的校服列队时,叶冬兰举起手机拍下视频:“看,这是上海阿姨给你们设计的‘梦想战袍’!”

但叶冬兰深知,山区的孩子更需要精神滋养。她发动退休教师组建“云上支教团”,每周三晚上,上海的课堂就会通过视频连线“飞”进大山。数学老师教孩子们用石子摆乘法口诀,美术老师带着他们用树叶作画。有个叫扎西的藏族男孩,在连线课上怯生生地问:“老师,上海真的有东方明珠吗?”去年暑假,叶冬兰特意把他接到上海参观,当孩子站在璀璨的明珠塔下时,眼里闪烁的光比霓虹灯还要亮。

叶冬兰说,她最珍贵的“礼物”,是手机里存着的3000多张照片:扎着羊角辫的贵州女孩穿上新校服,新疆少年在足球场上飞奔,上海孩子和青海伙伴视频时比着胜利手势……这些定格的瞬间,如同散落人间的星辰,在她掌心汇成了一条温暖的银河。

可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评议方法

01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事迹展示评议页面

02

选择省份“上海”

找到叶冬兰点击“加入”

并进入评议

03

点击“向他们学习”

完成评议

投票截至2025年6月27日

每个微信号只能投一票,请大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起来为我们闵行培育的好人点赞吧!

供稿:区精神文明办
转录编辑:陈怡婷
初审:林心怡
复审:石思嘉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