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即将拆除的废品回收站,一段持续五年的温情收留。当四团镇社事办接报在镇内发现一位聋哑流浪老人时,一场由市、区、镇三级救助力量共同参与的暖心接力就此展开……
巡查发现:废品回收站里的“特殊家人”
2024年3月底,四团镇社事办接报反映,一名约60岁的聋哑男性流浪者五年前流落至此,被废品回收站老板夫妇好心收留至今。老人日常协助整理废品,虽无法言语交流,却已成为站里的“编外成员”。随着该区域环境整治推进,废品回收站需在今年4月底前拆除。由于老人没有身份证件,经营户担忧废品回收站拆除后其无处容身,便将此事经由四团镇经发中心上报至镇社事办。
全力甄别:多方联动携手破局
据悉,经营户夫妇曾陪同该老人前往辖区派出所对面部特征、DNA及指纹进行采集比对,但未能匹配到有效身份信息。考虑到老人的情况特殊,四团镇社事办迅速启动救助联动机制,将情况上报至奉贤区救助管理站,并协助联系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甄·爱”工作室,请求专业支持。
今年4月1日,在奉贤区救助管理站的协调下,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甄·爱”工作室的专家们来到四团镇对该老人进行信息甄别。由于老人无法进行言语交流,专家们只能借助图片比对进行沟通,他们先后向老人展示了数十张包含农作物、交通工具以及山川地理的图片。他们仔细观察老人哪怕是最微小的点头或摇头的反应,并积极从老人表情的细微变化中捕捉任何可能的线索。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仔细比对,最终确定了老人可能居住的省份。
由于信息甄别流程较为复杂且耗时较长,面对“场所即将拆除,身份仍未明晰”的双重压力,四团镇制定分步方案,向区救助站申请“绿色通道”,提前做好转移安置准备;同时将其特征录入全国救助系统,持续追踪DNA数据库更新。4月3日,在奉贤区救助管理站的协调下,老人被送往上海市救助管理站进行临时安置,同时进行更为详细的信息甄别。
千里圆梦:30年分离终画句点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在5月23日传来了一个好消息。Y染色体DNA分析显示,老人疑似与河南信阳地区肖王乡肖王村的张姓人员有关联。市救助管理站立即联系当地,经多番沟通终于确认了老人就是张家从西安走失了三十年的哥哥——张某洛。原来,老人7岁那年因病致哑,1995年跟着亲戚去西安打工,第二年春节前准备回家过年时,在火车站和亲人走散了。因不能说话无法表达,也未上过一天学,尽管家人将寻人启事贴遍了西安、武汉、洛阳等地,但一直杳无音信。2025年6月18日,经过8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在上海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护送下,老人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与家人团聚。
“每一个流浪者背后,都是一个等待他回归的家。” 未来,四团镇将继续深化与市、区救助机构的协作,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传递温暖,让更多失散的家庭重获团圆!在此,衷心祝愿老人此生平安喜乐,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报送:周思颖(四团镇)
编辑:朱悦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奉贤购车补贴来了!叠加国补最高可领24000元!
你想了解的新华医院奉贤院区,记者都帮你问到了!
智慧服务,贤聚英才,“智能小贤”诚邀全球人才共赴未来!丨营商环境 “优”无止境
奉贤区党政代表团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学习考察
新华医院奉贤院区启用在即,这份就诊指南请您提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