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的各个校园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年来,崇明区教育局积极推动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让孩子们在运动中茁壮成长。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课间操和课间体育活动基础上发展而来,旨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参与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活动质量,其时间为30分钟,一般每天一次,与10分钟的小课间自由活动截然不同。崇明各校根据自身特色,采用了球类、跳绳、武术、啦啦操、竹竿舞、跑操、体能练习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东门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伴着小号声有序集合,跟着《运动员进行曲》踏步进入跑道,在响亮的口号声中开启跑操环节。随后,《布谷鸟》《小皮球》等音乐响起,跳皮筋、跳绳等民间体育项目精彩上演,体能操、放松操、退场等环节也都有相应的音乐相伴。整个大课间活动井然有序,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尽情运动,释放活力。
江帆中学则开展武术特色体育大课间,一套融合八段锦、少年连环拳和经络拍打操的武术动作,分别配合着舒缓、振奋、轻快的音乐,极具观赏性。江帆中学副校长顾萌介绍,学校还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武术教师团队,保证武术教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让孩子们在强身健体、疏解压力的同时,点燃对武术的热爱之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除了上述学校,东门中学在大课间活动中编排了快乐出发韵律操和乒乓操等活动,节奏感十足,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同样丰富,同学们可以参加集体项目“8”字跳绳,也能玩抖空竹、踩高跷等个人项目;建设小学的“中华武术”、明珠小学的“竹竿舞”、西门和竞存小学的“炫动篮球”、上实小长兴分校的集体“花式跑操”、堡镇二小的“花样跳绳”等也各具特色,令人眼前一亮。
值得一提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对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有积极作用。东门小学校长吴燕表示,学校非常重视户外锻炼对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开发了课间地面游戏,精心设计大课间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走向户外、走向运动场,让孩子尽可能在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目前,东门小学的近视率逐年递减,2022年还荣获了上海市近视防控示范学校称号。
目前,崇明区所有中小学校均已全面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制度,普及率达100%。自2023学年起,崇明区教育局将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学校阳光体育专项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完善的工作领导机制,保证每天活动时间,完善工作制度。2023年11月,崇明区教育局制定下发《关于崇明区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方案》,各校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改进完善大课间内容和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活动内容设计上,大课间活动注重“趣味性、多样性、实效性”,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活动内容,让体育大课间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传承文化、寓教于乐,通过合理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间作息,保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享受快乐、增强体质。
未来,崇明区教育局将继续深化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