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的时间完成简历精修,一次下午茶对话厘清职业方向……在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发展中心,“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正以这样的轻量化服务模式,悄然改变着高校学子的求职体验。
近日,央视《新闻1+1》栏目以“城市,如何让青年能发展”为题,实地探访杨浦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上海理工大学站点,解码这座创新之城如何通过精细化就业服务,将高校学生的“就业焦虑”转化为“发展动能”。
近年来,杨浦区人社局坚持“政府搭台、校企联动、精准滴灌”的理念,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举措。在此背景下,上海理工大学“15分钟就业服务圈”应运而生。
据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和地区高校乐业空间,他们积极整合区域内重点企业、见习实习基地资源,搭建岗位供给平台。截至5月底,已开展8场校园招聘会,570家用人单位招聘近1.1万余人。
一杯咖啡的时间能做什么?对于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而言,服务站内的生涯下午茶活动已成为职业发展的“能量站”。
站点创立之初,区人社局便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通过“分层指导、内外联动、精准赋能”的咨询服务体系打造了这一平台。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与就业指导专家进行一对一交流,还能学习到简历优化、职业规划、求职策略、面试技巧、劳动法规等知识,获得量身定制的职业发展“套餐”。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三学生小杨已是站点的常客。她说:“作为在校生,我对未来既期待又迷茫,选择实习时也缺乏信心。指导老师在帮我优化了简历的同时,还教会我从企业管理者角度思考问题,让我豁然开朗。”如今,这些就业指导专家已经成为了她信赖的良师益友。
记者了解到,和传统模式有所不同,生涯下午茶的就业指导专家采取每周轮换,依次值班的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侧重点、喜好以及具体困扰预约相应导师。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相对轻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发展支持,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职’味密码,解锁职业生涯的无限可能。”杨浦区职业指导师朱晴表示。
校园外的合作也同样深入。区人社局联合上理工打造的“求职能力实训营”采用理论授课+企业实战模式,聚焦学科特色定向打造符合行业发展和岗位要求的课程,助力提升求职就业能力。
从校门口的招聘展板到智慧化服务站点,从分散的就业政策到集成式“服务生态”,杨浦用“15分钟”的时空尺度,重新定义了就业服务的温度与效能。正如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所说,当就业服务真正融入城市肌理,青年与城市便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发展共同体……下一步,区人社局将持续推动“15分钟就业服务圈”走进辖区其他高校,让更多杨浦学子都能体验“出门见机遇”的就业新图景。
文字 | 窦雨琪
图片 | 窦雨琪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