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虹口 > 文章详情

从“三无”到“三有” “业委会之家”创新构筑社区治理新生态

转自:上海虹口 2025-06-19 18:37:15

在江湾镇街道的“业委会之家”,会议室墙上张贴着小区业委会规范化达标指引,桌面上摆放着《维修基金使用指南》等实务手册,各小区业委会骨干集聚于此,就社区治理的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经验分享。

今年以来,江湾镇街道成立的“业委会之家”,正以创新方式打造全新社区治理中枢,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江湾样本”。

过去,业委会成员们常自嘲是“三无人员”:无专业背景、无制度保障、无资源支持。比如,面对十几台服役超15年的电梯,既不懂技术参数,更不熟悉补贴政策,每次开会都吵得面红耳赤。这种困境在如今基层居民区具有普遍性。

“不少业委会成员对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存在认知盲区,近半数源于程序失范。”江湾镇街道社工办表示,在调研中发现,业委会作为“三驾马车”中的薄弱环节,亟需系统性赋能。

“业委会之家”的诞生恰逢其时。这个200平方米的空间整合了房管、司法、物业等多方资源,引入专业组织新家园建设与合作事务所,形成“指导—培训调解孵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法律顾问团队驻点提供《民法典》专项咨询,房管专家每月开设物业费调价模拟课,街道还推出“执行秘书”制度,选拔40名居委干部经培训后,指导和联络各小区。

△一品新筑小区23部电梯更换进行时

这种“输血+造血”的模式很快显现成效:一品新筑小区23部电梯更换步入正轨,预计年底完工;久久公寓在第三方评估支持下,物业费调价方案获84.76%业主通过,一切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治理逻辑层面。通过建立“业委会之家”,推动形成“党组织提议业委会决议物业执行居民评议”的闭环机制。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业委会成员的专业能力,更通过定期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政策解读会,使业委会工作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同时,居民区党总支与小区业委会建立起常态化联络机制,通过联合办公、定期会商等方式,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这种模式既确保了业委会工作的正确方向,又通过党务公开带动了业委会财务公开、议事公开,有效减少了居民的疑虑和误解,使社区自治彰显着公开透明、民主协商。一位业委会骨干李阿姨说:“现在遇到问题都知道该找谁、怎么找,就像有了主心骨。”

记者:徐维晨

图片:江湾镇街道

编辑:徐维晨

❶春日活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走进虹口~
❷虹口区新增24处智慧道路停车场
❸这家餐厅在居民中火了,起因是开了个“后门”……
❹“减重门诊”火了!事关健康,虹口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