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关注 | 守护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民生福祉 静安检察发布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6-19 17:59:34

来源 | 静安检察

日前,静安区检察院召开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发布静安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详细介绍该院公益诉讼工作概况、生态环境精细化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科技赋能高质效办案等方面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以及媒体记者等应邀参加。

《白皮书》主要内容

2024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基本情况

案件数量总体稳定。共受理线索212件,立案136件。其中,提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57件,回复整改率达100%;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1件,法院支持率100%。

案件领域覆盖范围广。覆盖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传统法定领域及英雄烈士保护、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多个法定新领域。

案件质效成果显著。2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6件入选市级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或相关案例。典型案例包括:光污染案确定技术检测标准,并促推防治光污染内容写入新修订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烈士名誉保护案探索诉请侵权人采取购买平台推广服务等方式消除影响,被写入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图书馆无障碍环境案推动盲文有声读书机等专用设备配置;汽修危废处置案运用大数据模型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等。

聚焦中心城区治理

快速处置环境问题

立足辖区人居密集、城市更新快特点,以精细化治理为导向,依托智能系统筛选线索,简案快办小型环境问题。针对占绿毁绿、扬尘污染等开展专项监督,推动7个小区13片受损绿地完成生态修复;督促16家企业规范垃圾处置并建立长效机制,6处工地完善扬尘防治,5家汽修企业规范处置危险废物;纠正超7000㎡建筑垃圾违规处置;清捞福寿螺3000余千克,提升城区环境质量。

常态化监管食药安全

督促整治新业态隐患

聚焦食品药品安全各环节,办理过期销售、后厨卫生不达标等案件,督促26家餐饮、17家医疗单位整改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针对无堂食外卖、线上买药、医美等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的新业态开展专项监督,整治外卖集中经营场所,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纠正线上药品违规经营,推动连锁药房自查。

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衔接

开展个人信息与网络安全治理

深化“四大检察”融合履职,积极从刑事案件中挖掘发现公益诉讼线索,强化个人信息保护。2024年办理的16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中,12件为侵犯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共涉个人信息超104万余条,违法所得57万余元。其中,尹某侵犯旅客出行信息案,通过刑事追责、民事索赔与检察建议推动行业治理整改。持续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妥善办理全市首例侵害英烈名誉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全市首例非法租机放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助力韧性安全城市

开展安全预防性公益诉讼

加大城市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力度,督促相关部门聚焦消防安全、道路安全等深化隐患治理,消除260余处隐患,推动139家电动自行车商户落实安全承诺,发放39.09万份告知书,联动社区将“禁止电动自行车入户”纳入管理。针对游泳、攀岩等场馆开展专项监督整治,以检察建议等促整改,护航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关注特定群体权益保障

一体推动宜居环境建设

加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障,出台服务保障“银发经济”检察方案,推动医疗公共服务移动互联网平台适老化改造,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图书馆无障碍设施建设。深化军地检察协作,办理督促公立医疗机构落实优军工作行政公益诉讼案,推动辖区21家公立医疗机构排查完善窗口管理、优抚对象就医流程等。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区检察院联动支持消保委起诉伪劣电子烟案,入选最高检与中消协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

智慧科技双向发力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深化“智慧借助”,聘任包括市人大代表在内的80余名“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案件调查核实、检察听证。加强数字赋能,通过大数据模型受理线索31件、立案16件。其中,“汽修企业危险废物不当处置类案监督模型”上架全国平台。

典型案例

相关案例链接

静安区检察院督促整治光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

静安区检察院诉张某侵害陈尔晋、王曼霞烈士名誉、荣誉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静安区检察院督促整治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案

静安区检察院督促整治汽修企业危废不当处置行政公益诉讼案

静安区检察院支持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对水污染问题损害赔偿磋商案

静安区检察院支持区生态环境局对大气污染问题损害赔偿案

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点评

吴月

市人大代表

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依法履职、真抓实干,办出大量优秀典型案例,有力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与有效性。区检察院与区生态环境局紧密协作,在办案中共同研发大数据模型,实现线索排查与治理的精准联动,助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基地建设,形成“检察监督+行政履职”的双向赋能模式。希望区检察院与行政部门继续协同发力,加强线索共享、案件共商,协力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冯峰

区政协委员

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发展迅速,紧盯城市治理痛点、民生关注要点和新型业态敏感点,发力准、做法新、成效实,充分展现了区域法治建设标杆作用和以人民为中心、“益心为公”的司法实践创新。建议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公益诉讼途径,建立互动新模式,共同提升城市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

徐国忠

人民监督员

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聚焦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精细化治理需求,坚持以“可诉性”为标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办理的案件典型性专业性强,实现了“三个效果”统一。下一步,建议继续拓宽线索来源,建立动态线索库;持续加强督促磋商,提升检察建议质量;常态化开展案件“回头看”,针对性加强业务培训,为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