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斩断吸金近3亿的“银幕陷阱” | 75号故事汇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6-19 16:25:47

讲述人

乔 青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

章 秦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

轻信婚恋网站结识的“电影制片人”汪某,“投资新手”白女士被其包装过的朋友圈和“走红毯”承诺打动,为电影《血战罂花》投入82万元。直到“上映日”,她看到人去楼空的写字楼,方知遭遇骗局。

今天,我就以承办检察官的视角,带大家揭开这起涉案人员横跨江浙沪三地、涉案金额近3亿的银幕陷阱。

协同追击

跨域协作织密证据网络

为了取信投资人,犯罪分子举办开机仪式。

2022年12月,当这起集资诈骗案移送过来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心头一沉。一摞摞厚厚的《电影投资协议》,2900个投资人的红手印,这哪里是寻常的投资合同,分明是2.81亿元血汗钱被吞噬后的冰冷凭证。翻动着卷宗,我仿佛听见背后近三千个家庭梦碎的声音,我明白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必须为受害者追索正义。

在深挖关键财务人员华某的电脑数据时,侦查工作遭遇了难题:其本地电子账本记录模糊不清,关键返佣信息被刻意隐藏,资金流向难以显现。完整的账本究竟藏在哪里?

很快,我们发现该团伙在长三角多地设有分支机构,是否可能在这些地点藏有备份数据?沪苏浙三地检察机关立即通过“沪苏同城”平台发出协同侦查指令,引导三地公安机关对涉案公司进行同步侦查。

果然,取证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公安机关在多地发现了分散存储的电子账本片段。然而,新的挑战随之而来:这些账本显然都经过技术处理,存在加密、碎片化存储或数据覆盖等痕迹,彼此间难以形成关联。

技术亮剑

突破壁垒击穿犯罪伪装

检察官乔青与同事讨论案情。

面对技术壁垒,我们积极引入外部技术专家力量协同攻坚。青浦区检察院向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汇报技术难点,协调专业司法鉴定资源;三地检察机关协力引导公安机关技术部门与专家团队组建联合攻坚组,共享分析工具与经验。

最终,通过数据恢复、碎片重组、交叉解密等技术手段,公安机关成功将分散于多地的加密账本碎片进行整合与关联,梳理出清晰的原始数据脉络。原来,华某等人为隐匿犯罪痕迹,将核心返佣记录拆解加密后分散存储,试图混淆数据。

在跨域检察机关的协作引导、有力协调下,公安机关移交的海量数据得到了进一步梳理:从顶层主犯的资金指令,到中层操盘手的利益分配,再到底层渠道商的返佣记录,一条原本被刻意隐匿的利益链被彻底厘清、牢固锁定,2900余名被害人的转账记录与返佣数据完全咬合。

戳穿“神话”

庭审现场的证据交锋

我依然记得,在庭审中,被害人杨女士颤抖着出示了医疗诊断书:“这是我的治病钱,他们却说电影要补拍……”退休教师黄某表示,协议上的“片尾鸣谢”条款诱使他抵押了养老房。

面对狡辩,我们逐一拆解谎言:所谓“明星阵容”从未签约;“拍摄现场”不过是伪造的场地租赁合同;公司设立的“周末参观日”,是团伙成员假扮“剧组人员”的“群像演绎”......当主犯王某的辩护律师出示所谓“剧组筹备方案”时,我们当庭出示国家电影局年度公告——所有涉案电影均未备案,所谓“拍摄计划”不过是诈骗的遮羞布。

关键证据——资金审计表显示,其中一笔120万元所谓“投资款中,78万元成了渠道佣金,21万元进了主犯的腰包,仅有2万元用于印制海报。当投影幕布放出资金流向图时,法庭内一片寂静——这不是电影投资,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集资诈骗。法院最终判处12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八年至二年不等。

筑堤防诈

从案件办理到社会治理

案件判决后,我们带着案例走进社区普法,曾受害的白女士如今成了反诈志愿者,和我们一起向群众传授反诈指南:查验国家备案、核实许可证、拒绝私人账户转账。这些用沉痛代价换来的经验,正通过我们的活动播撒给更多人。

同时,我们始终将追赃挽损作为办案重点。通过释法说理、财产查控等手段,现已促使王某等人退赔600余万元,全部返还被害人。我们深知,每一笔赃款的追回,都是对受害者权益的切实守护。

作为检察官,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2900多个家庭的信任。当我们撕开银幕上的虚假幻象,更希望用法治力量守护真实的美好期待——就像真正的电影终将上映,所有对真诚的等待,都值得被正义回应。

供稿 | 青浦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