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6日,城桥镇江山社区的居民们都会迎来一场特殊的“约会”。自2018年启动以来,这项被居民亲切地称为“便民服务日”的活动已风雨无阻地坚持了整整八年。近百场活动,服务超万人次,这个小小的便民服务已从最初简单的志愿活动,成长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便民驿站”,更成为展现社区治理的温暖名片。 八年如一日,服务零距离 6月6日,江山社区便民服务日如期开展,当天活动为居民提供理发、健康咨询等多项服务,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温馨、便捷且高效的服务体验。82岁的独居老人张阿婆是便民服务日的“忠实粉丝”:“每月6号我都会来量血压、剪头发,志愿者们就像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记者了解到,江山社区的“便民服务日”诞生于2018年。2018年初,社区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辖区老年居民的占比高达30%以上,日常生活中老人对健康咨询、理发等需求十分突出。“最开始只有每年的3月5日才会开展便民服务,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后,社区决定将每月6日定为‘便民服务日’。”令人惊喜的是,这项服务很快在居民中引起热烈反响,几次活动参与人数甚至达到了百余人。 “健康守护小组”爱心接力 “八年的坚守离不开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江山社区党总支书记茅红妹介绍。在便民服务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他们中既有退休教师、医生等专业人士,也有受助后主动加入的普通居民,多年来一直坚守“驿站”,社区党员志愿者蔡明宰便是其中代表。2018年,身担中共党员、退役军人、退休医生“三重身份”的蔡明宰响应号召,并主动承担了服务日量血压、测血糖的任务。自从加入志愿团队以来,每个便民服务日,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蔡明宰和老伴上门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随着服务需求的增加,蔡明宰萌生了组建团队的想法。在社区的支持下,他建立了江明健康管理小组,定期为社区内20名孤寡、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建立健康档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跟踪。 “我们不仅要给老人量血压、测血糖,更要教会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是蔡明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此,他常开展健康讲座、健步走等活动,深受居民的欢迎。在蔡明宰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传承中创新,凝聚向善力量 便民服务日能蓬勃发展,背后是区域化党建单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江山社区整合区域内三十余家区域化党建单位资源,从最初的量血压、测血糖、理发,到血压计矫正、手机维修贴膜、中医坐诊,不断拓展服务主体,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品质。每到3月“学雷锋日”、12月“国际志愿者日”,活动更是精彩纷呈。 “便民服务日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更搭建了邻里互助的平台,”茅红妹表示,江山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将便民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 八年坚守,近百场活动,超万人次受益。江山社区用持之以恒的便民服务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理念。这个温暖的“便民驿站”正是新时代创新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起点上,江山社区正谋划探索更多资源,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门口,让这份温暖惠及更多群众。“我们会继续坚持做下去,让便民服务成为江山社区最靓丽的名片。”茅红妹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杨祎晨 编辑: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