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崇明与云南临沧因东西部协作结下深厚情缘,开启了一段跨越山海的携手共建之路。八年耕耘,崇明以资金、技术、人才和发展理念精准滴灌临沧的发展沃土——带来的不仅是项目支持,更是视野的开阔与思维的革新;而临沧回馈的,也不仅是独特的资源与风情,更是佤乡人民的质朴热情与坚韧精神。 为铭刻这份动人的“山海情深”,崇明宣传报道团专程奔赴彩云之南,倾力打造《从长江口到阿佤山:八年山海情·沪滇协奏曲》系列主题报道。团队用生动的故事和精美的镜头,深情记录临沧的壮丽山河与人文风貌,生动展现崇明与临沧心手相牵、合力奏响东西协作、共同富裕的华彩乐章。 探秘临翔篇 沪滇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将在临沧市临翔区的青山翠谷间奏响。我们将跟随镜头,走进一所书写着“山海育人”传奇的学校——大文中学。2018年,一个开创性的决定将崇明与临翔的教育血脉紧密相连,临翔区将大文中学交由崇明区教育局委托管理,一场跨越千里的教育帮扶壮丽启程。 崇明教育人积极探索“走出去,请进来”的精准帮扶模式,全力浇灌这朵深山里的教育之花。崇明的名师们跨越山海,送教入滇,将前沿的教育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植入大文中学的课堂。与此同时,大文中学80%的教师远赴东海之滨,在崇明接受浸润式培训,拓宽视野,锤炼教学本领。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传递,在这里从未停歇。 改变的不仅是“软件”,更有“硬件”的华丽蝶变。在沪滇协作资金的强力支持下,大文中学的校园环境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从最初的13亩,跨越式扩展至如今的48亩,曾经局促的校舍焕然一新,泥土煤渣操场蜕变为标准化环形操场。 软件与硬件的双翼齐振,催生了令人瞩目的“大文现象”。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同磁石,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学子,学生人数从托管初期的寥寥两百余人,增至现今的六百多名。这所深藏大山怀抱的学校,被当地百姓亲切地誉为 “大山里的上海学校”,成为沪滇教育协作最闪亮的名片。在这里,不仅传授知识,更点燃了边疆孩子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记者:陈宇雯 视频:施钮辰、施建峰 编辑: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