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乡村学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金山区各乡村学校因地制宜,通过“送出去、请进门”,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有效弥补乡村学校资源短板,为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新动能。 近日,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金山前京中学的操场上,几位校服明显不同的同学惹人注目。原来,他们是来自漕泾中学的学生。自两校结对后,漕泾中学的学生会定期来到前京中学,与这里的学生共读。 漕泾中学学生章昊兴奋地告诉记者,共读就像新学校的“一日体验卡”一样,新奇的同时又收获了知识与友谊。“我在自己学校交了英语练习册,刚好这边上课又要用到,同桌就和我分享,我们一起看,我觉得很开心。”章昊说。参加共读的学生会学习借鉴优秀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最终实现个人带动群体的良好氛围。 除了把学生“送出去”,漕泾中学还努力将优秀教师“请进门”。蒙山中学教师王瑶瑶就是其中一员,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的成员,她将在蒙山中学多年来的教学成果与方法运用在漕泾中学的课堂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她说:“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以及专题复习,帮助漕泾中学的同学们增强对于学科观点的理解,实现教学相长。” 学会用好、用足优质教育资源,是漕泾中学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的有效探索。接下来,两校联动还将延伸至学科建设、备课组建设等各方面,通过线上线下进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漕泾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邱伟光告诉记者:“我们的备课组活动和蒙山中学的备课组活动是联动的,且做到了全年级覆盖。我们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接收外部的信息比较迟缓,正好也可以弥补我们的不足。” 记者发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并不局限于区内,在朱行小学开展的数学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上,流动校长顾文与青年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顾文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自两校结对以来,顾校长除了常来朱行小学听课、讲座,将教学心得无私分享给青年教师们,还会邀请他们参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线上、线下培训。 借鉴顾文的“教学金点子”,青年教师成瑶在课前让学生们自行探索、提问,做课堂的主导人,课上再带领学生一起求知、解惑,教学成效显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克与千克,我在上课前就让学生们自己准备了几个问题。有的小朋友就会问克是什么、千克是什么,或是问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成瑶告诉记者:“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课堂积极性,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会收获更多,课堂效率也会更好。” 顾文透露,近期,两校还在开展关于“素养卷”的教研活动,共同谋求学生综合素养测评最佳角度与方式。而对朱行小学来说,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推动的是教学路径优化,更是学校建设的突破。未来,两所学校还将不断找寻“共同点”与“共通点”,将学校特色教育做精做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而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关键。漕泾中学、朱行小学的生动实践,打破了校园、区域壁垒,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优质师资得以有效“下沉”到乡镇学校,有效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记者:武云卿、唐屹超 编辑:俞萝寅 责编:程佳域、干钰琼 审核:陈建军、林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