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常住人口超2500万的特大型城市,上海每年动物产品消费量高达120万吨。为保障本市肉食品安全,在全市8个市境公路道口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由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执法总队全年365天24小时不间断开展执法检查。
市农业农村委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经市境道口入沪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超过60万批次,2025年截至6月中旬已完成30万批次的执法检查,预计全年将突破70万批次大关。其中,来自东部区五省(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占全国入沪总量的85%。市农业农村委积极开展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A证)工作,加强与东部区兄弟部门协作,迭代升级动物检疫信息系统。
6月17日下午,在金山区叶新道口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一辆满载猪肉产品的货车在执法人员的引导下驶入消毒通道,车辆识别系统即刻启动。智能检疫系统高效运转,通过车牌自动关联农业农村部检疫证明数据库,提前预判装载信息。“请扫码。”司机在执法人员的提示下,使用手机进行扫码,很快就完成了检疫证明的双重核验。“无纸化检疫证明就相当于产品有了电子身份证。这套系统可即时识别作废、过期等无效凭证,实现了‘数据跑在车辆前’,既杜绝了无效证明流入,又为后续查验节省了宝贵时间。”执法人员介绍。
查验现场,执法人员手持便携式设备,即可通过预判数据与实际装载产品进行智能比对。“我们的智能系统实现了三个‘即时’:即时调取检疫证明、即时比对装载信息、即时预警异常情况。通过预判式查验,车辆平均通关时间缩短不少,较传统模式效率至少提高50%。特别是对无效、伪造证照的拦截率达到100%。”执法人员表示。
更值得关注的是,整个查验流程的无纸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入沪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使执法变得更高效、更精准。执法全程顺畅便捷,也简化了承运人的报检流程,减轻了企业负担。“以前跑运输要随身携带一叠纸质证明,在屠宰场光是打印、盖章就要消耗不少的人力、时间和耗材成本。如果一不小心少拿、遗失,或者遇到雨天造成文件破损,补办又要耽误半天。现在手机里的电子证照东部区通用,扫码30秒内完成核验,我们承运人也轻松了不少。”常年往返浙沪的货车司机张师傅对此深有感触。
2024年年初,市农业农村委提出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进一步推进建立长三角地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省际联动协作机制,要充分依靠信息化提级赋能,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农业监督执法赋能增效,实现“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无疫”全链条精准监管。2024年5月,实现长三角跨省域无纸化动物检疫证明(动物A证)报检。今年1月1日,实现全国无纸化动物检疫证明(动物A证)报检。
今年,上海继续与东部区五省密切联系,通过部级平台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同时对上海畜牧兽医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优化,率先实现了浙江入沪动物产品检疫证明无纸化跨省调运。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委将持续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推进建立长三角地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省际联动协作机制,不断完善信用体系管理,不断探索科技创新发明,不断迭代农业执法装备,提升道口执法效能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东部区、长三角地区畜禽产品安全卫生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从源头上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文:陈祈
图:袁梓涵 王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