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空巢、独居老人面临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慰藉三重困境。博兴县陈户镇充分发挥董永故里的孝文化引领作用,探索建立“仁孝+养老“新模式,在全省首推“乐安晚晴”居家为老服务项目,即在村域范围内形成“小老”人群照顾“老老”人群的良性循环和良好的爱老护老氛围,实现“小老”老有所为,“老老”老有所养。
党政联动按下养老服务“升级键”。陈户镇围绕养老服务、社会保障、健康支撑三大体系建设,整合乐安慈孝基金会、中和乡村促进发展中心和部分村集体合计200余万元,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村集体互助、家庭尽责的多方实现资源联动,搭建以村为基础单元、以镇为组合单元的虚拟居家养老轻资产运营服务社区,达到村域养老“自平衡”模式。
邻里互助打造家门口服务“铁军”。按照择优择近原则,每村确定1名村“两委”成员担任站长,负责本村项目实施管理。累计招募15名55-65周岁具有活力的“小老”人员作为护理员,为156名80岁以上及60岁以上失能或半失能的“老老”提供服务。既保障队伍稳定性,又创造家门口就业岗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以来,全镇已完成服务工单超1732次。
个性服务织密老年关爱“保障网”。根据实际调研老年人的不同服务需求,确定修剪指甲、居室清理、理发、体征检测、助浴服务、琐事代办等12项上门服务内容。同时根据护理员及部分志愿者的爱好特长,组建戏曲、广场舞、乒乓球等7支乐老兴趣活动小组,每月开展不少于4次的娱乐活动,真正实现乡村老年人“互助养老、居家享福”。
“乐安晚晴”模式正在书写新时代的“老吾老”故事,这不仅传递着政策温度,更见证着传统孝道在乡村振兴中的创造性传承——让“老老”安享晚年,让“小老”重拾价值,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大众新闻记者 韩凯 通讯员 王凯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