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跟着苏超去读城|苏州VS扬州,这场“园林德比”三十年前就已打响

转自:交汇点 2025-06-18 14:35:52

“苏超”第五轮,苏州队将在昆山奥体中心主场迎战扬州队。苏州和扬州同为中国南方古典私家园林的代表城市,苏扬之战也被江苏人称作“园林德比”。有意思的是,苏扬两城关于园林的“德比战”其实在30年前就已经打响,关于谁才是“中国四大名园”的争论至今未歇,这也让6月29日即将上演的这场苏扬“园林德比”多了些看头。

“中国四大名园”实有五园

在扬州著名景点——个园的北门外墙上,著有中国古建筑研究泰斗罗哲文教授亲笔题写的“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八个大字,而这正是苏扬“中国四大名园”之争的源头。

扬州个园门外题字

我国最早的“中国四大名园”之说,来源于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分别为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其中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属于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苏州拙政园和苏州留园属于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而这之后,人们就习惯性地将这四处园林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然而当时间到了1992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登载的一篇文章首次提出了“中国四大名园”的概念,并且将扬州个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而文中没有列入苏州留园。当时的古建筑学权威、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研究所原所长罗哲文也对扬州个园发表评价:“它通过不同类型的山石营造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与亭台楼阁相互呼应,是古典园林中的精品,堪称国宝。”并且亲笔题写了“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扬州因此提出,个园是中国官方权威媒体向全球推介和国家文物局权威专家认定的名园之一,所以理应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虽然对于“中国四大名园”到底应该采用哪个版本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但在随后的30多年里,苏扬两地并未因此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而是各自宣传各自的特色,各自专心提升各自的文旅美誉度。所以,今天的人们到两地旅游时,到苏州听到的是苏州版“中国四大名园”导游词,在扬州则听到的是扬州版导游词。“中国四大名园”的称号,就这样和谐地由五个园林长期共用,共同为游客丰富见识、提高审美。

各美其美

搁置争论,一心钻研如何提升自身之美,让古典园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这是苏州和扬州在面对“中国四大名园”这个看似光鲜的“名头”时,做出的共同选择。

园林艺术,因为属于地域特质下的个性化表达,所以虽然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同属于南方古典私家园林,但他们各自拥有难以取代的独特魅力。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沧浪亭……苏州园林数量众多,多为文人士大夫的私家宅园,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以“修身养性、寄情山水”为核心,如拙政园为明代御史王献臣归隐所建,而留园是官僚私宅,体现文人“雅趣”。苏州园林多为城市宅园,面积紧凑,如网师园仅 0.5 公顷,布局精巧,以“小中见大”取胜,通过曲径、漏窗、对景分隔空间,营造“步移景异”的层次感。浸润吴文化的细腻雅致,苏州园林的砖雕、木雕等建筑装饰精巧细腻,景观命名充满文人典故,如取自苏轼词句的“与谁同坐轩”,整体气质属于“含蓄内敛”。

扬州园林同样数量众多,个园、何园、瘦西湖、小盘谷、逸圃……扬州园林兴于隋唐,盛于清代,其兴起与当地商业繁荣相关,功能或为盐商府邸,或为皇家行宫附属,造园目的更侧重商贾的文化审美与“宴客”功能,兼具文人趣味与世俗享乐。因盐商财力雄厚,扬州园林较苏州园林规模更宏大,建筑密度较低,空间更开敞。融合江淮文化的豪放与商业文化的张扬,建筑装饰更容易吸收潮流元素,如何园的西式铸铁花窗,兼具“文人雅趣”与“市井繁华”。

扬州个园四季假山

中国南方古典私家园林的审美和格调主要体现在叠石与景观。苏州园林以湖石叠山为主,风格“秀雅精巧”,注重石形“瘦、透、漏、皱”,如狮子林的假山迷宫、环秀山庄的湖石峭壁,体现文人对自然山水的抽象提炼。而扬州园林的主人来自五湖四海,叠石技艺则更趋向多元,除湖石外,还善用黄石,如个园“秋山”以黄石堆叠雄浑山势。还使用了宣石,如个园“冬山”以宣石模拟雪景。景观整体风格兼具南秀北雄的特点,更强调视觉冲击力和多地域的融合。

美美与共

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同属中国南方私家园林体系,因地域相近、文化交融其实也存在很多相似性和互通性。

比如,两地园林均以“师法自然”为核心,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主体建筑多采用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注重与自然景致融合,亭台楼阁命名常蕴含诗意,如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扬州瘦西湖“钓鱼台”。都善于通过山水布局、花木点缀营造幽远意境,体现文人的“隐逸避世”的审美追求。在花木选择上,都偏爱松、竹、梅、荷等植物,借花木寓意品格,如苏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扬州小金山的“梅岭春深”。

苏扬两地水网密布,在农业社会都曾是传统的鱼米之乡,造园都擅长运用水系。苏扬两地园林中多以池塘、溪流为中心,搭配曲桥、水榭,形成“以水为脉”的格局,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扬州个园的“壶天自春”均依水而建、以水为景。

可以说,苏州园林如“文人画卷”,以精巧雅致见长;扬州园林似“商贾诗篇”,以融合多元为特色。苏州身居江南,扬州位于江淮,但二者却因历史角色与地域性格,形成了“秀雅”与“雄奇”的互补,共同构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璀璨篇章。近年来,苏州与扬州在园林方面的互学互鉴也日益增多。

法规制度建设方面,苏州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地方性法律法规,如《苏州市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监测工作管理规则(试行)》等,为当地园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扬州在学习苏州法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全省首部关于公共空间的立法——《扬州市公园条例》,以及《扬州市公园体系发展与保护规划》《扬州市公园名录管理办法》等,从法律层面规范园林的建设、管理和保护。

扬州何园复道回廊

借鉴苏州对园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经验,近年来,扬州积极恢复、重建历史上的经典私家园林,广泛引进来自苏州的设计造园团队,借鉴苏州园林在理水、叠石、植物配置等方面的精细技艺,融合扬州传统造园理念和技艺,使扬州园林承袭了传统多元融合的特点,更具精致之美和文化内涵。

苏扬两地还不约而同,从历史经典中汲取精华,实施了公园城市建设。苏州全力打造“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公园城市,在公园绿地建设、绿道网络构建、城乡一体公园体系打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扬州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借鉴苏州经验,强调保护城市生态基底,以规划为引领,因地制宜推进公园建设,并创造性地构建了由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构成的大、中、小合理搭配的城市公园体系。

扬州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

不难发现,选择让传统园林的“私”向现代城市公园的“公”转变,用园林资源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这是当下苏州和扬州两座城市在文化碰撞中作出的共同选择。这与“苏超”即将上演的“园林德比”一样,这对共同走过2500多年历史的“双子星”城市,定会通过城市间文化和理念的碰撞,产生新的创意火花,将城市变得更美好,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