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让外来机手吃上一顿好饭!”聊城这个村连续五年麦收免费送餐到地头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6-18 11:34:18

六月,田里麦子已是一片金黄,当看到路上载着收割机的板车越来越多,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侯营村妇联主席宋春红就知道,镇上的夏收开始了。此时她的心里也为接下来的忙碌做起了计划。

东昌府区多平地,今年仅侯营镇应收小麦面积就有五万余亩。麦收紧张,看天不看人,百余只麦收队聚集在此,抢着两三天时间,才能全部收割完成。这些农机手大多从安徽、河南等地赶来,人生地不熟,又是在田间地头,中午很难找到一个落脚吃饭的地方;加上地里作业的这几天,为了赶进度,很多人就拿自带的干粮应付一下,甚至顾不上吃饭。

收麦作业时间紧、强度大,侯营村村民看在眼里。为了节约农机手的时间,也为了让他们能吃一顿舒心的饭菜,便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做好午饭,无偿送给来到镇上的农机手们。

侯营村志愿者将做好的午餐送到田间地头。

6月10日早上六点,天已大亮但街上还鲜有人走动,志愿者王素君早早来到侯营村红色大院,为中午的送餐做准备。供数百人就餐的菜量不是小数目,猪肉、洋葱、茄子堆在一旁,仅是洗净切块就格外费时费力。七点后其他志愿者也陆陆续续赶了过来,在宋春红的指挥下,有人炒菜有人熬汤,有条不紊展开了工作。

中午十点半,洋葱炒肉、茄子炒肉等四道菜全部出锅,荤素搭配。村民还特地熬了一锅绿豆汤,供农机手解渴消暑。拿出事先买好的餐盒,每个格子盛的菜都冒了尖儿。割麦子时天上都飘着麦麸,担心落到菜里,他们又在每份餐盒上压实了盖子。

看着三轮车满载着四菜一汤和馒头,赶在十一点前出了大院儿,预计农机手在十二点准时吃上热乎饭,孙春红这才稍稍松了口气。负责送饭的三轮车有4辆,分别向4个方向出发,一辆车配备4个人手,驾驶、送菜、送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去往田间的路上,看到收割机,他们便上前递上一份午餐。

来自河南周口的农机手杨斌(化名)吃着村民送来的午餐,嘴上的笑容没断过:“我是第三年来这儿割麦子了,每年从南走到北,就是在侯营镇能吃上一顿丰盛的饭,喝上一口绿豆汤,每次来心里都热乎乎的。”

“现在虽然忙,但过程还算顺利,这也是我们几年来摸索出的经验。”宋春红说:“最早打算送餐时,饭往哪儿送,送给谁,送多少我们也不清楚。当初我们看外地的来咱这儿不方便,专门挑外地车牌的收割机送餐。但后来一想,不管是哪里人,能到地里收麦子的都是在帮我们忙,辛苦不分内外,所以我们现在只要见到有人在田里,都会给他们送一份午餐上去。”

侯营村夏收送餐从2021年开始,到如今持续了五个年头,村民眼里这已然成了习惯,每到六月就备好饭菜迎接远方归来的亲人。后来,镇上其他村子的村民听闻此事,也有人主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其实这并不是我们单方面的付出,当我们给这些农机手们送出午餐时,他们也会更加认真地帮我们麦收。一来一回既维系了感情,麦田里的麦子也能颗粒归仓。”宋春红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安臻 通讯员 周家伟 李娜 张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