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月起,每周三成了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的“无回家作业日”。没有回家作业的这一天,可供孩子们支配的时间多出来了,要怎么安排并利用好呢?每周三的“无回家作业日”已实施两周,今天上午,该校“蓬莱小镇议事厅”迎来本学期的“压轴场”,小议事员们和“大朋友”围坐在一起,就每周三放学后的“留白”展开了积极自由的讨论。
这是“蓬莱小镇议事厅”的第20场活动。2023年11月,这一由小镇民集体民主讨论协商决策小镇大事小事的平台正式建立,他们结合切身经历,从校园、家庭、社会三方面来为伙伴们共同关心的议题建言献策。一年多来,小议事员们的思辨智慧、倾听素养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小主持人开门见山:“听到‘无回家作业日’这个消息,你想到了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话音刚落,小议事员们就脱口而出一连串的词汇:体验、充实、新奇、自由、悠闲、珍贵、健康……
新奇与兴奋之余,两周以来,善于观察的小议事员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尽管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可我回到家里仍然有‘妈妈牌’作业……”
“没有作业的这一天,我感到有点茫然,在家无所事事。”
“晚上我想找爸爸妈妈陪我玩,可是他们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刷手机……”
“我想找哥哥玩,可是他还有作业没完成,要是哥哥也能像我一样有‘无回家作业日’就好了。”
“无作业日”里遇到的小困扰,有解决对策吗?这难不倒机智聪敏的小伙伴们。很快,他们就争先恐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在童年视角里,“无回家作业日”可以变得五彩斑斓。
“我想,可以和爸爸妈妈事先制定一张时间表,有计划地约定每周三放学可以玩什么。”“做做科学小实验、看看课外书,或者去大自然里玩虫子、找落叶!”小议事员们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可以利用放学后的时段组织小伙伴们一起开展小队活动!”有小议事员提议,利用学校周边的“15分钟幸福生活圈”,去社区图书馆、公园等场所进行丰富且有意义的小队探索。
有小朋友担心,爸爸妈妈觉得“无回家作业日”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应该利用我们学校的原创沪语版家庭教育连续剧《蓬爸和莱妈》,好好地跟爸爸妈妈们宣传一下‘无回家作业日’!”
“既然每周三放学后有空余时间了,我们可以约上小伙伴一起沟通写作或排练节目,为小镇‘魔法小书店’或‘丛林音乐会’多贡献作品。”在课余时间发展个人爱好,赢得在场不少小议事员的赞同。
为了争取家长的陪伴,孩子们也有相应的建议,“我们也可以尽自己所能,为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好让他们挪出时间来陪伴我们。”“索性把每周三固定成‘家庭亲子沟通日’,和爸爸妈妈坐在一起分享欢乐或烦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即兴表达,畅所欲言,“蓬莱小镇议事厅”当然也容纳得下不同观点。有部分小议事员支持每周三放学后“完全放空”,立即招来在场其他小伙伴们的不同意见。“对喜欢学习的同学而言,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也算是‘发展兴趣爱好’呀。”这组对话让在场的大朋友们忍俊不禁,并为他们的自信表达和礼貌大方频频点赞。
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每次议事活动的恒久主题。认真倾听小议事员们的发言,区教育局副局长金羿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你们好好规划‘无回家作业日’,把它变成‘亲子沟通日’‘同伴交友日’‘艺术体验日’,把每周三放学时段充实为一周中的‘加油站’。”孩子们的童言童语,同样引发了人大代表、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校长马园根的共鸣,“留白的意义,在于高质量的陪伴,我们要尊重孩子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成长回归初心。”
如何利用好“无回家作业日”,是一道需要家庭、校园、社会来同题共答的题目。人大代表、上海博瑞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晓娟和小议事员们一样,表达了对“无回家作业日”的期待,“希望你们带动爸爸妈妈一起,制定家庭健康计划,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人大代表、黄浦区志愿者协会会长查忠明建议,可以在放学后组织小队活动,由家长志愿者参与“大手牵小手”,开展红色文化行走或是去志愿者岗亭服务,从小培养志愿服务精神。
孩子们的心声,也引起了在场家长代表的反思。“月初刚听到‘无回家作业日’的通知时,我竟然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家长同时对孩子们提出期望,“希望你们从小储备自我规划的能力,这是比学习来得更重要的能力。”
人大代表、蓬莱路第二小学书记兼校长余祯由衷感谢大朋友们对学校的支持,她同时表示,学校将携手家庭、社会充分发挥“无回家作业日”这一教育新场景的育人价值。
记者 / 王菁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蔡维帅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霸道总裁”也爱老字号鲜肉月饼 !买到最后一盒有多开心?还有新品“野味”!
2. 在医启谈·健康会客厅,共探“冬病夏治”中医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