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海京剧传习馆内人头攒动。“出箱入匠——戏曲艺术档案展”在徐汇区岳阳路这座花园洋房中正式拉开帷幕,首次系统性展出近百件尘封的戏曲珍藏档案与实物,为市民打开了一扇通往戏曲艺术幕后传奇的大门。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与上海艺术研究中心联合策划,历时半年筹备完成。展品涵盖京、昆、沪、越、淮、评弹六大剧种,全部精选自各大院团的珍藏库房。
展览现场
展览共设“梨园绽华彩”“声震传四海”“彩妆幻梦容”“出箱展华服”“粉墨现鸿影”“戏曲传薪火”六大板块。步入展厅,泛黄的剧照瞬间将观众带回戏曲大师们“手眼身法步”的经典舞台,戏单、道具与影像,解码着戏曲表演艺术的程式美学;“声震传四海”板块中,京胡、申胡、越胡、淮胡等乐器整齐陈列,搭配墨迹犹存的昆曲工尺谱和各剧种唱段音频,构建出立体的戏曲声腔图谱;“出箱展华服”区域,蟒袍、盔帽、凤冠等戏服流光溢彩,包拯黑蟒彰显铁面无私,杨贵妃宫装尽显雍容华贵,每一件都诉说着角色的故事。
展览现场
展览还让大家看到了戏曲舞台背后的匠心与传承。采用转台设计的越剧《舞台姐妹》舞美设计模型,生动还原了舞美独具匠心的设计;不同时期的昆曲工尺谱,还有手抄乐谱、剧本手稿等,让人看到了戏剧人的一丝不苟。1961年《周信芳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演出》的说明书与1954年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舞台艺术纪录片说明书等珍贵文献,呈现出戏曲发展的历史脉络。
展览现场
展览的互动环节同样精彩。各剧种唱段音频被还原成留声机模样,观众可以随意拿起耳机赏听。一个巨大的贵妃凤冠,更是吸引了很多观众上前打卡留念。脸谱墙上,12个不同脸谱背后,都藏着一个对应的角色答案,翻转脸谱墙,有着猜灯谜一样的乐趣。
展览现场
“戏曲宝库不仅有台前的戏和曲,更有幕后的剧本、曲谱、服装等匠心传承。”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张洁表示,希望通过档案“活化”与数字创新,用快闪梳妆、国风表演等新潮玩法吸引年轻人“入戏”,让观展变得既有文化性,也有生活趣味。
据了解,“出箱入匠——戏曲艺术档案展”将持续至7月13日。
记者:王永娟
视频:王永娟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