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山东:93%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已独立设立公共卫生科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6-17 15:04:23

为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健康,6月1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相关进展。会上,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党组书记、局长盖英群介绍,近年来,山东省将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作为推进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整体谋划,统筹推进,积极为群众提供“防治结合”的连续性、全方位健康服务。目前,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公共卫生科,其中93%公立医疗机构独立设置。

今年将选聘80名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首席医师

2024年制发《深化全省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出台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20条举措……近年来山东坚持整体谋划,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强化评价激励等一系列举措,筑牢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工作基础。

“各级卫生健康、疾控部门明确负责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内设机构,省级组建专家委员会;医疗机构成立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建设公共卫生科。”盖英群介绍,目前,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公共卫生科,其中93%公立医疗机构独立设置。

山东注重人才引育,明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员配备标准。目前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已配备2300余名公共卫生人员,上线运行医防融合培训系统,近60万名专业人员通过培训。同时,山东建立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已派驻监督员320名,督促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开展。今年山东将选聘80名医疗机构公共卫生首席医师,推动医防复合型人才培养。

盖英群介绍,山东还制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评价指标,每年组织1次评价,结果与医院等级评审、绩效考核相结合,90%的医疗机构已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绩效管理。

法定报告传染病较上一年下降13.98%

山东坚持守正创新,畅通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关键环节,加快“人员通”,促进“业务通”,推动“资源通”,实现“信息通”。盖英群介绍,近两年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分别互派人员1848人次、594人次,协同开展疾病监测报告21万余例。同时,全省153家疾控中心与46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签订工作协议,已累计开展疾病风险评估、健康管理等合作项目366个;组建省市县应急处置队伍741支,2024年成功处置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4起,及时处置率达100%,法定报告传染病较上一年下降13.98%。

同时,山东多措并举,持续完善优势互补机制。目前,省疾控中心和16市疾控中心均成立公共卫生实验室质控中心,全省已建成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络实验室19家,能够开展49种病原体检测,78家疾控机构与97家医疗机构建立检测协同机制,2024年以来已检测样本24529份,8000余例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盖英群介绍,为加速数据资源共享,山东加快医疗机构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应用,试运行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2.0版,功能扩大至多渠道监测数据收集、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应急作业和应急指挥等4个方面。目前,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已部署应用前置软件,监测预警平台已累计接入医疗机构2600余家,产生各类预警信息2万余条。

疾病早诊早治率提升41%

为探索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可行模式,山东开展疾控与医疗机构医防融合、重点疾病医防协同、疫苗接种处方以及健康宣教干预等试点工作。2025年1月,国家疾控局将山东省2个市、6个县(市、区)和9家医疗机构纳入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是全国试点数量最多的省份。

“近年来,山东制定医防融合工作指南,推动疾控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传染病监测干预、慢性病连续性管理等7个方面开展合作。”盖英群介绍,目前试点已拓展到16市,每年联合开展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等高危人群筛查50余万人次。

同时,盖英群介绍,聚焦重点疾病医防协同,山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点医院和疾控机构“三方联动、协同处置”以及“村采样、乡收集、县检测”的主动监测、精准筛查机制,5000余名早筛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疾病早诊早治率提升41%。全省建设“三高中心”“三高基地”2万余家,实施“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慢性病管理试点,已有407万慢性病患者纳入服务。

“山东在全省16市80家医疗机构启动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成人预防接种健康处方试点。目前,成人疫苗年均接种剂次从2017-2019年的292.18万剂次,提升至目前的852.32万剂次。”盖英群介绍,2024年山东还在线上线下深入开展送疾病防控知识“四进”活动2万余场(次),受益群众达到1500余万人次。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