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在文艺气息浓郁的上海
各类展览是城市的独特风景线
近期各大展馆内不少精彩展览正热展中
还有一些新展火热来袭
等待着你去探索、去发现
开启一段段奇妙的文化之旅
上海博物馆
古犀珍献:上海博物馆藏明清犀角器
时间:即日起
本次展览从馆藏中精心遴选了百余件犀角器珍品,并辅以青铜器、瓷器、玉器、竹木器、漆器等与犀角雕刻艺术相关的文物,通过“天成不雕”“古风流韵”“花容叶态”“荷姿莲影”“奇木幽石”“登山临水”“仙凡同趣”“规形矩度”“簪珍饰宝”“文房清趣”“犀杯传风”等11个主题,从天然之美到雕琢之巧,从古代传说中的神异色彩到明清时期文人雅士的审美意趣,为观众多角度地呈现了明清犀角器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中华艺术宫
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抗战叙事
(1931-1949)
即日-9月7日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抗战叙事(1931-1949)”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为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主办。
本次展览聚焦新兴木刻,以新兴木刻的传播为切入点,通过140余件/组经典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新兴木刻萌发于上海,弘扬于全国,抗战胜利后再汇流至上海的传播路径。
浦东美术馆
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
作为法国奥赛博物馆有史以来在华规模最大、全球仅一站的特展,“缔造现代”以逾百件真迹佳作构建出一幅横跨1848至1914年的全景式艺术长卷。展览涵盖学院派、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到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纳比派等奥赛馆藏中几乎所有重要艺术流派,通过五大单元系统性呈现“现代性的诞生”这一历史进程。
梵高《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自画像》、米勒《拾穗者》、高更《塔希提的女人》、莫奈《夏末的干草堆》、马奈《埃米尔·左拉》、德加《佩列蒂埃街歌剧院的舞蹈教室》、雷诺阿《钢琴前的女孩》、塞尚《塞尚夫人肖像》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巨擘与其巅峰之作将齐聚浦东美术馆,在黄浦江畔共谱一场不可复制的文化盛宴。无需远赴巴黎,中国观众在家门口即可亲历经典。
展陈设计以奥赛博物馆建筑内景为灵感来源,观众仿佛穿越至奥赛本馆,享受一场沉浸式观展体验。百余件艺术史杰作构成一部可视化的“艺术启蒙课本”,给青少年与儿童种下美的种子,为艺术理解与审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
时间:即日-10月12日
作为陈逸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涵盖内容最完整的个人回顾展,“时代逸飞”以陈逸飞诞辰80周年纪念为契机,全方位地呈现了陈逸飞创作生涯每个阶段的整体样貌和思想转变,突出了他在不同领域内的重要成就。展览被分为四个板块:“成长岁月”“心灵之桥”“海上风华”和“大视觉时代”,共汇集了逾150件展品,囊括了绘画、雕塑、影像、出版物、手稿等多种媒介。
上海海派艺术馆
2025上海雕塑作品展
上海图书馆
珍蕴东方,珠联中西——赛珍珠纪念展
时间:即日-6月28日
本次展览适逢赛珍珠首部长篇小说《东风·西风》出版95周年,通过文学、影像、手稿与实物,全面展现这位“以笔为桥”的世界作家对中国社会的深情书写,以及她在推动中美文化理解中的卓越贡献。 展览以“珍蕴东方,珠联中西”为主题,分为“笔触大地”“情系中西”“文明互鉴”与生平剪影几个部分。通过珍贵手稿、历史照片、纪念物等丰富展品,生动呈现了赛珍珠的文学之路与其致力于人道主义和文化交流的非凡人生。
赛珍珠,这位用英文书写中国、用行动沟通世界的杰出作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以《大地》一书先后荣膺普利策奖与诺贝尔文学奖;更以一生笔耕不辍、矢志人道的精神,成为连结东西尤其是中美友谊的桥梁。在她的作品与经历中,不仅有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深情凝望,更有对文化交流、人类处境与共同命运的深刻思考。
宝龙美术馆
“月球计划:登月序曲”
航天主题XR沉浸式展
时间: 即日 - 10月31日
从火箭发射的震撼瞬间到宇宙空间的壮美遨游,再到空间站生活的奇妙日常,您将以第一人称视角化身航天探索者,亲身感受人类征服太空的辉煌征程。展览将科学研究与先锋艺术想象有机融合,借助空间定位算法与百万级粒子渲染技术,构建出从地球发射基地到月球表面的全流程虚拟场景。观众佩戴专业XR设备,在2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中,不仅能感受火箭发射的震撼轰鸣、地月轨道穿越的失重状态,还可以参与月球基地建设的互动环节。
“月球计划”展览内容基于对航天宇宙绝美的创作,带领您踏上激动人心的太空探索之旅。从火箭发射的震撼瞬间到宇宙空间的壮美遨游,再到空间站生活的奇妙日常,您将以第一人称视角化身航天探索者,亲身感受人类征服太空的辉煌征程。借助先进的互动科技与叙事手法,生动再现了航天探索的非凡历程,让每位参与者都能在星辰大海的壮阔画卷中,触摸人类永恒的太空梦想。
回响:宝龙美术馆美育系列展
孙悟空这一角色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智慧与力量,更成为了连接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桥梁。在戴敦邦笔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再是单一的猴王形象,而是充满了动态感和生命力的艺术化身,既有勇猛无畏的一面,也有智慧机敏的另一面。作品画面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对原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阿尔瓦罗·西扎的档案
今年夏天,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与波尔图塞拉维斯博物馆合作,在PSA呈现其大型回顾展览“阿尔瓦罗·西扎的档案”。以绵延近一公里长的手稿、模型、雕塑、物件与照片,构建出一个相互连接的建筑地形图,展现项目之间跨越时间的持续关联,全面呈现西扎丰沛的想象力与惊人的创造力。
“阿尔瓦罗·西扎的档案”展览现场,摄影:陈颢
本次展览以艺术、几何与美学为核心,揭示了这位年逾九十的当代“文艺复兴式”大师如何通过亲手绘制草图,来探索不同领域的内在运作奥秘。展览率先重访西扎的童年画作,随后展开成九个章节。每章按时间顺序展示西扎历年来已建与未建作品,由此开启一场从其家乡马托西纽什启程,蔓延至岛屿、热带、山林的全球建筑之旅。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神与兽之间:沉浸式中国海洋神话
此次展览是国内首个大型原创中国海洋神话主题展,旨在多维度探索中华民族海洋基因、多形式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多角度传播华夏航海文明、多层次激发公众想象力和创造力。
打破以往博物馆文物展的常规模式,根据神话本身的奇幻特色,新增艺术装置、艺术设计、空间艺术等形式作品,与文物相辅相成,共同演绎和诠释中国海洋神话的文化内涵。神话是公众耳濡目染且极具想象力与趣味度的主题,具有适合公共表达的鲜明特质。基于此,展览在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上以尽量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知识储备量的观众需求为要义,为公众提供知识、视觉、体验等多层次参观感受。
奉贤区博物馆
露华浓深 大唐生活美学展
时间:6月18日 - 10月18日
展览遴选300余件精美文物,从大唐生活美学概念着手,以盛世韶华、盛世芳华、盛世风华三部分展示唐代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风貌。盛世韶华借茶道、香道呈现唐代器物之美;盛世芳华展示唐代妆容服饰的变迁与特色;盛世风华从礼仪、音乐、诗书方面展现唐代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