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跑三甲?慢性病开药排长队?如今,越来越多的奉贤居民发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能解决常见病,还藏着不少“隐藏技能”——从特色门诊到安宁疗护,从家庭医生到健康科普,这些社区医院正凭借差异化服务成为居民健康的“第一站”。这背后也反映了医疗体系改革、居民健康需求变化以及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多重因素。
“以前带我妈复诊,凌晨排队还怕她晕倒,现在卫生室一键预约,居然第一个看专家!”家住金汇镇资福村的王先生,谈起母亲的就诊经历仍难掩激动。这背后,是上海市卫健委2024年4月全面推行的“社区优先转诊”新政——家庭医生可提前5天锁定二三级医院专家号,而奉贤区金汇镇泰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几个真实故事,诠释了这项政策如何让“看病难”变“看病暖”。
今年2月23日,68岁的陈大爷因发热伴胸痛找到家庭医生屠连平,当时他面容憔悴、紧皱眉头,手捂着胸口,额头上还渗着冷汗。屠医生详细询问症状和查体后,让陈大爷做了心电图,初步诊断为心肌梗死,立即建议陈大爷前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可陈大爷却满不在乎:“我就是发热累着了,休息休息就行,去大医院又贵又麻烦,你给我配点药就行了。”屠医生耐心解释:“爷叔,胸痛可不是小事,可能是心脏出问题了,越早查清楚越好。要是耽误了,后果不堪设想。”在屠医生苦口婆心的劝说下,陈大爷终于松口,现场预约了中山医院心内科门诊号源。
走进泰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眼就能看到“签约居民可优先预约门诊号源”的宣传标语,全天候24小时滚动提示,候诊大厅优先转诊的宣传视频也不间断播放,让患者在挂号、候诊的同时就能不经意间留意到。“现在签约居民有问题先找我,不用动不动跑大医院了。”一位家庭医生展示着手机里24小时在线的健康咨询群。针对80岁以上老人,社区还开展“银龄健康守护”行动,通过上门巡诊加强政策宣传。截至5月底,已完成面访巡诊440人次。
家庭医生的“超能力”从哪来?泰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答案是“赋能”。通过定期培训、上级医院专家带教和数字化工具支持,这里的家庭医生不仅能处理常见病,还能精准识别潜在风险、协调转诊。
在泰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反馈、交流经验已是常态。每季度的工作例会上,转诊数量靠前的医生还要分享心得,在家医之间形成互学互鉴的良好氛围,家庭医生在你追我赶中给居民推荐最合适医疗资源的同时,本身获得感和价值感也能得到体现。数据显示,政策实施以来,该中心已为签约居民上转二三级医院就诊2169人次,让签约居民得到更好的检查诊断治疗。
针对筛查发现的健康问题,家庭医生会主动联系居民,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上级医院。之后还会跟踪随访,确保形成“筛查-诊治-管理”的完整闭环。今年已通过这种方式,为218名居民解决了包括儿童屈光异常、糖尿病眼底病变、大肠癌初筛阳性等在内的健康问题。
这样的实践既防止老年患者因不会使用网上挂号延误治疗,也避免了居民因专业知识不足挂错科室造成反复就诊和号源浪费,切实解决签约居民挂上级医院专家号难的问题。
在这些就医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政策温度与民生期盼的“同频共振”。从“看病难”到“看病易”,变的是服务方式,不变的是医者仁心。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完善,相信会有更多居民享受到这样的健康“红利”。
从“门可罗雀”到“患者主动选择”,这些社区医院的蜕变背后,是精准对接需求的创新思维和“把小事做精”的坚持。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未来“小病在社区”或许不再是口号,而成为更多人的就医新习惯,这将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优化三级医院的诊疗结构,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疑难重症的诊治和医学前沿的探索。
下期您想了解哪家“宝藏社区医院”?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上海奉贤“家门口的‘宝藏医院’”系列报道,敬请持续关注!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奉贤购车补贴来了!叠加国补最高可领24000元!
你想了解的新华医院奉贤院区,记者都帮你问到了!
智慧服务,贤聚英才,“智能小贤”诚邀全球人才共赴未来!丨营商环境 “优”无止境
《酱园弄·悬案》特别放映在奉举行,陈可辛章子怡亮相路演引爆期待
2025奉贤"五五购物节·体育活动周"来袭丨深化商旅文体农展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