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区民政局、广中路街道指导的“梦想电影院”公益专场活动上,几个精巧的捏面人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出自一群特殊的“老师”之手——广中路街道“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的参与者。当天,他们还向孤独症孩子讲解捏面人技巧,通过这样的互动,为社区融合注入了一丝暖意。 这样的活动是广中路街道“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的众多活动之一,由街道主导联合上友公益服务中心共同开展,探索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与融合路径。通过“定时定点+个案小组+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项目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系统的心理康复与社会支持,帮助他们逐步恢复功能、融入社区、回归社会。 “我们不只是为服务对象做康复服务,更希望带动整个社区学会‘看见’和‘接纳’。”上友公益项目负责人莫嘉磊表示。如今在广中路街道,“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不再局限于封闭式治疗,而是以更开放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不论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捏面人手工课,还是面向居民和患者家庭开放的电影分享会,项目设计处处体现着“融合”理念。精神障碍患者、孤独症儿童、困境儿童及其家属在这些活动中相遇、交流、合作。互动成为打破标签的钥匙,社区也因此变成一个充满理解与支持的空间。 来自广中路街道的龚先生就是项目的受益者之一。他是一位长期患病的中年居民,多年来习惯与人保持距离,也常被误解与忽视。自加入街道的康复项目以来,他不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还主动报名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用自身的转变激励他人,努力为更多人打开走出家门的通道。 除了服务对象的变化,项目也注重从业者的专业成长。广中路街道配合上友公益,为项目从业员提供系统培训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实际需求。同时,逐步健全精神障碍人群的支持体系,形成“发现—干预—支持”闭环式社区服务模式,联动社工、医疗、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织密基层关爱网。
记者:顾俪
图片:刘文
编辑:顾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