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启动“大众党建案例库”征集展示活动(投稿邮箱dzrb1939@qq.com),面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征集优秀党建案例。以下为本期入选案例。
菏泽市定陶区以“一县区一高校(科研院所)”校地融合集中发展行动为抓手,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建校地企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架起人才引育、校企合作新桥梁,通过畅通渠道、常态互动、链接资源等形式,将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定陶的创新发展优势。
统筹谋划,完善合作机制
建立全域化对接机制。抢抓省教育厅、省财政厅2024年起对定陶区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机遇,围绕全区重点产业发展超前思维、提前谋划,实施县级领导班子联系服务高校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17名区“四大班子”领导干部主动亮身份、担职责,深入分析产业链发展现状,积极对接省内高校院所23家,开展项目合作80余项,取得技术成果28个。
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探索实施科技成果“先用后付”新模式,深入企业征求区域定向许可专利需求,发放《重点人才项目政策汇编》《企业技术需求和“揭榜挂帅”台账》等材料500余份,申请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新授权区域定向许可专利1800余项,向全区50家企业精准推送,其中32项专利被7家企业申请使用,实现高校库存专利与企业现实需求精准对接、精准落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建立动态化联动机制。聚焦“引谁来”“从何引”“怎么引”“引得来”四个方面,围绕紧缺人才需求、高院名校资源、引才服务联络、成果转化,实施“3+1”调度机制,动态掌握企业科技项目储备、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需求情况,并做好精准对接服务,推动信息互通互享,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广泛对接,拓宽合作渠道
靶向引才,与高端专家对接。2025年以来,邀请山东农业大学15名专家来陶开展“科技赋能春耕 助力乡村振兴”春季技术服务专项活动,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在定陶开花结果、转化落地。举行“智汇定陶·创赢未来”招商推介暨招才引智技术研讨会,由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15所国内重点大学教授组成的专家交流团及7位业界精英应邀参加,推动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高度融合。
开展活动,与青年人才对接。依托“春风行动”“名校人才直通车”“第七届人才大集”等活动招引青年人才,组织用人单位参加菏泽学院、新疆大学、贵州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引才活动6场,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310余名学子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与菏泽学院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帮助17家企业对接50余名毕业学子就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系统培养,与本土人才对接。联合职业院校,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顶岗实习等模式,为企业定期输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能人才。举办第一期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会,职业资格考试通过审核685人。组织网红达人、电商新人等参加“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大讲堂”和“2025年菏泽优品电商培训”等活动,电商从业者累计参与200余人次。
多措并举,构建合作生态
问需求,解企业难题。开展企业遍访行动,组织部门牵头,联合有关单位遍访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人才技术需求调研。编制用好急需紧缺人才、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教育培养“三张清单”,精准对接高校科研院所40余所,推送“人才技术需求”和“揭榜挂帅”项目23个,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发展难题,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搭平台,建合作阵地。举办“智汇定陶·创赢未来”“花卉产业论坛 ”等系列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在三实食品有限公司、陶鲜食品有限公司设置“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教学实训基地”;山东农业大学在南王店镇设置“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加强柔性引才基地建设,建立人才飞地、离岸科技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形成“人才研发在外地、成果转化在定陶”的协同创新模式。
优服务,添发展活力。开展“青鸟计划”实践活动,帮助100余名大学生征集实习岗位401个,涵盖医疗、科技、教育、文化、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持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服务事项,提供高层次人才医保“绿色通道”服务16人次,累计减免2808.33元。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高标准推动人才公寓建设,集成配套人才服务、创业孵化等功能,打造高品质人才社区和“15分钟人才服务圈”,让人才工作顺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
策划:吴永功
统筹:李扬
通讯员:孙庆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