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星期三
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夜读 | 成绩报告单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6-16 00:04:30

TONIGHT

夜读

小学基本上没有上多少课,自然也没有什么成绩报告单。倒是保存下来参加革命的凭证,一枚小小的塑料外套内纯棉质的红色的 “红小兵”标志,几年后还获得一张“三好红小兵”奖状。

小学七年(级)后进中学。在“复课闹革命”中渐渐上课读书,才有了成绩报告单。和苏联关系最糟的年代,用来评定考试结果的自然不是5分制,先是羞涩不敢太张扬的优、良、中、差,以后有了百分制。

那时读书成绩好,现在想想,还是比较容易的,几乎不用多少功夫。和现在完全不能比。各个科目考试基本上都有考前告知的范围。还清楚记得,考语文前,老师明确告诉学生,语文考试作文是“看图作文”。我和同学虞国铭从学校一楼到四楼,跑遍所有的教室、老师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碰到大门紧闭的,搬个凳子,站上去,从窗口扫视室内墙上所有的画。正式考试时,当老师在黑板上挂上图时,我和虞国铭相视一笑。这幅画,我和他透过实验室小窗口内看到过,不禁为耍了一次小聪明而沾沾自喜。

我的中学成绩报告单上有好的学分,还要非常感谢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课老师余安娜。余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且言传身教。一想到她,我脑海中就会呈现这样一个画面:中午,在一间教研室里,余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有的在画画、有的在练毛笔字,偶尔会低声交流几句。在当时那个年代,是很难见的。至今,我还记得,寒假里,余老师布置我们每天练写毛笔字。

2008年,我们三个要好的同学在一次同学聚会后相约到余老师家里去看望她。

余老师送给我一本《“墨迹”—余安娜画集》。回到家,我仔细欣赏。在阅读了杜宣为这本画集写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四日的序,才知道,生于1924年的余老师“自幼爱画,曾就读于四川国立重庆师范美术科”。

进了企业后,很快迎来了文化补课热。首先是各个单位、行业开展的补课。成绩报告单,变成了纺织局发的补课结业证书。补课热后是去业余学校补文凭热。又有了成绩报告单。我刚刚开始读业余中学是读理科,自我感觉很用功,可期末物理考了62分。说实在的,我确实是不太懂。立马改换学文科。后来一路文科从高中、读到大学。

几次搬家,丢掉了许多书和杂物,可每每整理到这些略积灰尘略有异味的成绩报告单时,总会一张一张正反面反复看,还沧桑而自豪地给女儿看。女儿读小学时给她看,她面露崇拜的眼神;她读中学时看了后似乎有点疑惑,直至她读大学时看了后,遭到了揶揄:“你们那个时候算什么读书啊!不要太容易噢。”是的,四十年前后的读书确实不可“同年而语”。但这些薄薄的、脆脆的、旧旧的成绩报告单是我人生的轨迹。

投稿可发至zfk@yptimes.cn

作者 | 赖云龙

编辑 | 顾金华

诵读 | 王丹彤

视觉 | 邱丽娜  刘晶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