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长期瘫痪在床的亲人
什么是最好的守护?
宝山区道德模范
宋护彬的回答是:欢笑和陪伴
八年来
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证明
爱,是最好的良药
上午,宋护彬的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有人为母亲送来了一面锦旗,表扬老人一年来的“优秀表现”。80岁的老人眼睛顿时一亮,脸上绽放出孩子般的笑容。
自从母亲记忆力严重衰退后,这一幕每年都会上演。其实,在场的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送锦旗的人也都是宋护彬请朋友们扮演的,但被肯定的快乐却是真实的。
2018年,母亲脑梗病倒后,宋护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逐渐失能、失忆的母亲,他拒绝了别人送养老院的建议,亲手承担起照护工作。从更换尿布到拍背咳痰,从教唱歌曲到设计“角色扮演游戏”,他用乐观将枯燥的护理变成充满笑声的日常。
宋护彬告诉记者,母亲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人,上班时没有请过一天假。因为疾病,如今许多事情母亲已经模糊不清,唯独对工作时的场景,特别是关心和帮助过她的马厂长记忆深刻。
于是,“马厂长”成了宋护彬照护母亲的“秘密武器”。“马厂长说您今天表现特别好!”每当母亲情绪低落,他就模仿这位母亲最敬重的老领导的语气安慰她;有时还会声情并茂地朗读“马厂长”的“来信”,信里写满关心和鼓励。
家里的纸尿布、餐巾纸……在宋护彬口中,都是厂里送来的慰问品。“其实我妈早忘了马厂长的样子,但一直被人关心着是很幸福的。她一直说要养好身体,去上班!” 宋护彬笑着说。
笑着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为母亲送上“锦旗”,模仿“马厂长”鼓励老人……这一幕幕被宋护彬记录了下来,发布在自己的微信视频号里,获得了众多点赞。
4年前,宋护彬开始用手机记录下陪伴母亲的日常。与传统孝道故事不同,他的镜头始终聚焦母子俩的逗趣互动:午睡时母子俩的睁眼闭眼游戏,“期末”突击考查母亲的英文单词,母子俩的欢乐“斗嘴”……
每条视频下都会有很多人为他们点赞:“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太幸福了!”“奶奶气色一年比一年好了,祝福!”“宋老师,全网最孝顺的儿啊!”“宋老师带妈方式值得我借鉴!”
“很多人以为照顾病人就是苦大仇深,其实快乐才是最好的良药。”宋护彬告诉记者,八年来,他摸索出的这套“快乐护理法”,让母亲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起初只是想留下一些纪念。”随着视频越拍越多,宋护彬发现,他和母亲的快乐互动打破人们对老年照护的刻板印象,这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他们。
因为家里也有一位长期瘫痪在床的母亲,张立敏和妹妹与宋护彬成了朋友。视频中,宋护彬的细致入微和快乐照护,给了姐妹俩很多力量和鼓励。“长期照顾瘫痪的亲人是很辛苦的,有空我就会翻一翻宋老师的视频,看到阿姨就像看到我自己的妈妈一样,我觉得这份阳光和乐观特别打动我,我们也是尽可能地去模仿和借鉴。”张立敏说。
作为宝山区少年宫的一位艺术语言老师,宋护彬的短视频也成为不少孩子和家长日常关注的内容。很多孩子还把宋老师照顾母亲的故事写进了自己的作文里。
“哭完,继续笑着回来”
2003年,宋护彬从山西老家只身来到上海打拼,不放心的母亲也随后而来。无论在浦东、松江还是宝山,只要有宋护彬的地方,就有母亲悉心地照料。
八年里,母亲的病情反反复复,每一次住院、出院,都像一场战斗。擦洗、拍背、翻身,甚至帮母亲排便,这些曾经难以想象的事情,如今的宋护彬早已驾轻就熟,笑称自己是“最厉害”的护理员。
为了让母亲更好地康复,宋护彬几乎买遍了市面上的各种医疗器械,更换过的尿垫更是不计其数,发现还是尿布用起来最放心。有时,母亲一天要尿湿十几条尿布,他从不嫌脏,坚持亲手清洗。8年来,母亲身上从没生过一块褥疮。
有一次,母亲突然抓着他那变得粗糙的手,流下了眼泪。宋护彬心里一酸,却笑着安慰母亲:“这是农民的手,多光荣啊!”一句话,又把母亲逗笑了。
笑容的背后,是宋护彬用爱为母亲撑起的一片天空。一次母亲发脾气摔了饭碗不肯吃饭,情急之下宋护彬竟也摔了一个塑料碗,结果把母亲吓出了冷汗。“那次之后我就告诉自己,无论多难都要保持笑容。”
如今,宋护彬每天都会为母亲梳起俏皮小辫;有空就陪着母亲观看已经看了很多遍的电视剧;母亲康复有了微小进步宋护彬就是一通猛夸;花一个小时喂母亲吃饭,在他眼里也是最幸福的事……
八年来,宋护彬的生活半径始终围绕着母亲。他婉拒朋友聚会,八年没看过一场电影。实在难熬的时候,宋护彬会等母亲睡着后,躲在天井里无声地流泪。“不能哭出声,怕吵醒母亲为我担心。”宋护彬微笑着说,每当他哭完走进屋,看见母亲静静地睡着,一切烦恼和不易就都会烟消云散:“可能是我天生乐观,等眼泪流完了,情绪也好了!”
知道宋护彬的不容易,经常会有朋友、邻居送来好吃的。有一次,宋护彬的哥哥突发疾病,需要他回老家照顾。好多朋友、学生家长就拉了个群,安排好照护排班表,轮流来照顾母亲,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八年里,这些温暖从未间断过,也给了宋护彬不断前行的力量。
八年
3000个日夜
宋护彬用爱摸索出
独特的陪伴哲学
也用欢笑
重构了瘫痪母亲的生活
宝山区公开招聘156名社区工作者,6月13日起报名→
记者:孙子璎 仲昱峰
编辑:颉廉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