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山东金融监管局有关工作要求,更好地展示城商行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坚守职能定位,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新亮点、新成效。近日,山东省银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了“山东银行业城商行新闻媒体一线行”宣传活动走进威海银行。
1997年,乘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东风,威海银行在蓬勃发展的齐鲁大地应运而生。自成立以来,威海银行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与民生事业紧密相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蔚蓝海岸启程,到“网点全省全覆盖”,威海银行以“扎根山东,精诚服务”的行动力,诠释着银行业的责任与担当;从在山东省金融机构中首家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到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威海银行始终以稳健的步伐,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全国十佳城市商业银行”“最具竞争力中小银行”“全国十佳手机银行创新奖”……荣誉与成绩的背后,是威海银行“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坚定初心。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威海银行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五篇大文章”聚焦发力,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浇灌出了服务民生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
党建引领点燃发展“引擎”
威海银行始终牢记“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金融企业”,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将党建融入银行发展的各个环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建领航强治理。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了公司章程,确定了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不断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明确了“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坚持把党委研究作为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决策重大事项的前置程序,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不断强化,为全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党建铸魂育文化。将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深刻理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的内涵要义,倡导“利他、诚信、敏捷、开放”的价值观,形成“以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的机制,坚定不移地打造全员“合规共同体”,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出的“心向党·路通达”党建品牌,荣获全国“企业党建品牌创新成果”特等奖、“党建+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等荣誉。
党建融合促发展。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用党建统领业务增长、客户服务、风控攻坚等重点工作,以党建思维破解业务难题,做到“业务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实现党建与发展“双融双促双提升”。截至2024年末,全行资产总额达到4414.64亿元,较年初增长495.87亿元,总资产、存款、贷款增速均保持10%以上,质量指标持续优化。
科技向“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浪潮中,威海银行聚焦科技金融,设立了山东省首家科技支行,坚持“政府扶持,多方合作,集群运作”的模式,深化政银企合作,通过名单制管理,精准识别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创企业,不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力度。
威海宝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威海银行支持的科技型企业之一,公司主营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市场研发拓展主要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绿色工厂。在企业研发能力快速提升的关键时期,威海银行为其量身定制“绿色项目+知识产权质押”综合服务方案,提供1.6亿元信贷支持,助力企业完成智慧厂房建设。如今,走进宝威新材料智慧厂房,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已实现自动化运作,企业实现了产能和竞争力的跨越式提升。
威海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探索创新“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推出“科技易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等产品,办理了威海市首笔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以“真金白银”支持科技企业驱动创新,促进科技企业成果转化,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企业成长壮大。
“绿色成金”驱动低碳发展
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威海银行立足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和威海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体系筑基构建绿色生态。在总分行层面分别成立了绿色金融部和绿色支行,将支持绿色信贷发展明确写入公司章程,发布了《绿色金融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将2023年、2024年、2025年分别确立为“绿色金融发力年”“绿色金融品牌打造年”“绿色金融大幅提升年”,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发展路径,全力打造“绿色成金”特色业务品牌。
产品创新激活绿色动能。积极创新“绿色+”协同发展模式。将绿色金融与蓝色经济相结合,成功落地全国首笔海洋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为金融助力蓝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实践案例;将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相结合,开发了“绿农贷”等特色产品,依托“银担合作+大数据应用”,为绿色农业主体提供纯信用的线上化信贷支持;将绿色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相结合,推出了“绿e链”等特色产品,满足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节能减排、绿色采购、环保生产等绿色发展需求;将绿色金融与保险金融相结合,积极探索“海洋碳汇保险+信贷”创新模式,落地全国首笔渔业贝类碳汇指数保险质押贷款。
产业赋能培育绿色集群。作为山东省首批获得“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山东省碳减排政策工具”两项政策工具的地方法人银行,威海银行聚焦“经略海洋、蓝天白云、精致城市、齐鲁畅行、低碳制造”五大方向,用好政策工具,降低资金成本,为绿色客户设计专项FTP定价,较普通客户贷款FTP下调20BP;针对国家级、省级、市级绿色工厂创设的专项融资产品“绿色工厂贷”,较普通客户贷款FTP成本下调40BP,不断加大惠企让利力度。
践行责任引领绿色未来。在精准服务绿色经济发展的同时,威海银行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开展了“基于ISSB准则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框架”的研究,发布了可持续信息披露工作路线图,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治理水平。同时,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日常运营,积极倡导无纸化办公、绿色出行,推动碳中和网点建设,成为了山东省首家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的城市商业银行,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威海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89.04亿元,较年初增长31.19%,增量、占比均居全省城商行前列。凭借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突出贡献,威海银行连续两年获评山东省银行业ESG评价最高等级“A类单位”,连续两年荣获威海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多次荣获“绿色金融创新优秀案例”“绿色金融最佳实践案例”等奖项。
普惠“甘霖”润泽千行百业
为全面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威海银行以“普”为目标,以“惠”为抓手,全力落实惠企政策,全面谋划推动普惠金融工作。
深耕“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创新特色产品,充分发挥网点机构全省全覆盖的优势,结合地域资源禀赋,推出农耕贷、大棚贷、苹果贷、大蒜贷等区域特色产品,并开展农产品电子仓单质押贷款,构建全流程助农兴农服务体系,为3500余户普惠涉农主体提供了融资支持;深耕涉蓝领域,将普惠金融与蓝色经济紧密融合,依托区域海洋特色化经营模式,聚焦海洋产业育苗、养殖、捕捞、加工等各个环节,推出“养殖贷”、“鲍鱼贷”、“牡蛎贷”等涉蓝产品,支持海洋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精准让利于农,创新推出“财政+银行+担保”三方协同支农模式,积极参与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在威海地区推广“惠农贷”业务,执行利率低于LPR100个BP,通过“贴息、降本、增信”主动让利于农。
搭建平台,发力场景金融。积极开展普惠“走千访万”活动,依托“一链(供应链)、二圈(商贸企业聚集圈、优质农户聚集圈)、三集群(园区、市场、协会)”,搭建批量业务的场景,针对不同场景不断完善产品矩阵,打造了惠商、强企、兴科、助绿、旺农和纾困等广覆盖的6大普惠产品体系,不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发挥政府融资协调机制作用,落实无还本续贷要求,建立“尽职免责”负面清单机制,有效赋能小微企业融资推动。
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质效。以民生领域龙头企业为核心,依托产业金融平台和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高效解析该产业链上下游交易情况,针对产业链上游供应商资金回笼周期长、周转压力大的难题,与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开展合作,以真实交易为背景,为企业量身定制“共享贷”产品,借助数字化手段打破信息壁垒,构建了业务评估与风险审查的“数据基石”,让越来越多的“链”上小微企业享受到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高便捷的金融服务。
金融为民守护美好生活
民生之计,在于安民、富民、乐民。威海银行始终将“金融为民”作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通过智能化、适老化、特色化服务创新,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更显情怀。适老服务,彰显金融温度。丰富产品体系,围绕养老产业投放、养老财富金创新思路,把握不同养老群体多元化、异质性的财富积累和增值需求,不断丰富养老理财投资产品供给。推行适老改造,推动总行营业部、济南分行等6家养老特色网点厅堂软硬件提升,有序开展养老网点评审活动,不断提高养老金融服务能力。优化服务通道,热线系统智能识别老年客户并优先转接人工服务,贴心设置“敬老服务”专属按键;手机银行推出大字版界面,创新增加存单、存折线上查询功能,让习惯纸质凭证的老年客户也能享受数字金融的便利。这些暖心的细节设计,既保留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安全感,又融入了智能服务的便捷性。
数字服务,提升金融体验。围绕产业金融、供应链金融、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创新“数字+线上”、“数字+供应链”、“数字+普惠”等模式,打造了线上拳头产品“快e贷”,落地了中企云链“云信贷”、外管局版“港云仓”、“绿e链”等业务,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客户提供全流高质量服务。这种“随时-随地-随需”式服务理念,同杨体现在视频银行的创新实践中。无论是异地工作的建筑工人激活睡眠账户还是独居老人购买理财,客户只需指尖轻点,即可通过视频银行享受专业、安全的远程服务。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展望未来,威海银行将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怀揣打造“全国一流城商行”愿景,聚焦“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数字化”转型方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奋斗者为本,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众新闻记者 徐佳 通讯员 刘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