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的16只开启发行,多数产品将于6月中下旬结束认购,率先入局的包括易方达、华夏、广发等16家基金公司。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首批产品均为全市场选股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主要对标沪深300、中证500或者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并部分参与港股和债券投资。
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浮动费率基金强化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16只产品同时发行
“今天开始16只产品一起发售,不少投资者比较关注这类基金。”5月27日下午,济南一家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范金兰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首批浮动费率基金推出的目的在于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助力投资者获得更好的长期投资回报,简单说就是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变。”
范金兰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所谓浮动费率是指基金的管理费取决于每笔基金份额的持有时长和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水平。此次发行的16只基金打破了基金传统管理费率旱涝保收的收费模式,采用新的浮动管理费率机制,成为公募行业费率模式的一大创新。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首批产品均设置了1.2%(基准档)、1.5%(升档)、0.6%(降档)的三档费率水平,以及年化跑赢6个百分点、年化收益率跑输业绩比较基准3个百分点的业绩考察指标。
“简单说就是管理费率主要与投资者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有关。例如,投资者购买了一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如果持有期限不满一年,管理费按1.20%收取;持有一年及以上,年化收益水平跑赢业绩比较基准6个百分点且持有收益率为正,按1.50%收取;年化收益水平跑输基准3个百分点,按0.60%收取。”范金兰解释。
范金兰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浮动费率基金并非新鲜事物。2023年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时,也新发过一批浮动费率产品,收费模式也分为与基金业绩、与持有时间和与基金规模挂钩三种模式。
但新型基金与老浮动费率基金有着很大的不同。“新型基金将费率与持有时间和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双重挂钩,并细化至‘单客户、单份额’维度。此前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基金采用封闭式设计限制了流动性,新型基金产品则采用开放式运作,允许灵活申赎,同时通过费率机制鼓励长期持有。”范金兰表示。
“这种浮动费率基金跟业绩挂钩,对投资者来说是一大利好,有助于减少‘基民亏钱、基金公司躺赚’的情况。只要基金投资收益高,愿意为超额管理费买单。”基金投资者刘光晓表示。
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我还在研究,不知道如何从这16只基金中选择。”刘光晓说。
刘光晓的困惑也是大多数基金投资者的困惑,对此,济南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规划师李娜表示,可以从业绩比较基准、投资方向以及基金经理多个维度进行选择。
李娜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作为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各家基金公司的业绩比较基准不同,投资者应研究符合自己的基金。基准业绩标的基本上都由A股+港股+债券三部分构成,其中A股部分的基准占比最大,基本在60%-70%之间,大多选沪深300或中证800,这俩区别其实不大。还有选中证500和中证800成长的,更偏中小盘或者成长风格。
例如易方达成长进取的业绩比较基准选择了“中证500指数收益率×65%+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15%+ 中债总指数收益率×20%”;嘉实成长共赢则选择了“中证800成长指数收益率×70%+恒生指数收益率×10%+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20%”;富国均衡配置的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债-国债总全价(1-3年)指数收益率×15%+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10%+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李娜表示,多数基金为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为60%-95%,其中投资港股通标的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不超过50%,只有个别基金股票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为80%-95%,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预期选择匹配的产品。
在李娜看来,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最大特点是管理费率将根据基金在持有期内的业绩相对表现进行分档收取,因此基金经理的过往管理业绩水平备受关注。“从统计数据上看,16只基金公司的17位基金经理大多是正收益,历史操盘记录显示年化收益率都在10%以上,但也有个别基金经理的年化收益为负值。”
“总得来说,新型浮动费率基金通过利益绑定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公平的收费模式,但其选择须综合考量持有期限、风险偏好、基金公司实力及市场环境。建议优先选择投研能力强、历史业绩稳健的头部机构产品,并作好长期持有的准备。”李娜建议。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