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校董袁天凡伉俪向学校事业发展再次襄助1000万美元,包括以袁先生父母之名设立“复旦大学袁炳涛特聘教授、袁张守安特聘教授”项目,以支持生命科学领域人才引进,为复旦向第三个甲子再出发注入新的力量源泉。
这不是袁天凡的第一次捐赠,校董伉俪结缘复旦已经35年。为感谢校董伉俪对复旦大学的深情厚谊,经学校研究讨论决定,将邯郸校区国权路579号区域校园命名为复旦大学袁天凡、慧敏校园(英文名:FUDAN UNIVERSITY FRANCIS AND ROSE YUEN CAMPUS)。
5月26日下午,袁天凡、李慧敏校董伉俪捐赠仪式暨“复旦大学袁天凡、慧敏校园”命名仪式举行。现场,除了夫人李慧敏,袁天凡的姐姐与外甥也特意从澳洲远道而来,齐聚复旦校园,为这一时刻增添温馨亲情。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秦绍德、复旦大学原校长王生洪、常务副校长许征、副校长陈志敏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校董蔡彤、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陈仲儿及夫人李淑仪、理事刘洪文燕、汪新芽以及袁天凡校董伉俪在复旦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们也现场见证。
✦
结缘复旦35年
✦
回首过往三十余载,袁校董伉俪与复旦的情谊绵长而动人。
“我与复旦的关系始于一场偶然”,袁天凡回忆。
1990年初,袁天凡离开香港联交所开启创业征程。他的创业公司与复旦合作的“不间断电源”科研转化项目,成为这段缘分的起点。“如今回头看,复旦是大学中的先驱。”他赞叹,在改革开放初期,复旦大学率先开启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的创新实践。正是这次合作,让他逐渐走近复旦。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也让他与复旦结下不解之缘。
期间,他和夫人多次助力复旦发展。袁成英计算机楼承载了一段袁校董与复旦好友的真挚友谊,更饱含着他与外祖母之间的至深亲情。百年校庆之时落成的光华楼袁天凡报告厅是学校设施最先进的报告厅之一,接待过多位国家元首和诺奖获得者,举办过精彩的学术报告、国际论坛、重磅会议。
三十余载春秋,他亲历了复旦向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迈进的壮阔征程。“这些年来,我收获了无数感动与喜悦,更有幸结识了许多令我敬佩的人。”他特别提到复旦大学校董会的创会校友李达三、陈曾焘等前辈,他们带头回报母校,“对复旦的赤诚之心深深感染着我,在为人处世方面给我启发”。
从杨福家、秦绍德、王生洪等历任校领导,到全校各单位的一些老朋友,结下的珍贵友谊让他的生命更加丰盈。“我很感恩。通过参与复旦的事业,我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
“看到复旦今天硕果累累,我非常感动。”夫人李慧敏女士在致辞时难掩感动,泪洒当场。李慧敏不仅是原香港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也曾担任过香港恒生大学前身恒生管理学院的校董会主席。亲历办学过程,她深知办学之艰辛。“正因如此,我一直非常支持天凡投身复旦的事业。尽我们小小的能力,对复旦、对天凡的家乡——上海,做出一点我们应该做的贡献。”
这段饱含深情的致辞,不仅展现了袁天凡夫妇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也体现了真挚的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袁天凡校董将全家三代人的名字都留在了复旦园。校董伉俪早就融入了复旦大家庭。
据了解,“复旦大学袁天凡、慧敏校园”将重点聚焦经济学科建设,在入驻经济学院、国际金融学院的同时,法学院、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学院、智能复杂体系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实验室等前沿科研机构也同步进驻,形成文理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
“校友带头+社会贤达鼎力相助”
成为基金会创办之初募资的复旦特色
✦
袁天凡现为盈科亚洲拓展有限公司副主席、非执行非独立董事,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及易鑫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香港经济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泓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席。
自1995年复旦大学校董会创会至今,袁天凡已连任八届校董,与学校同向同行、倾情相伴。他还亲力亲为推动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走向专业化发展,分别自2008、2010年起担任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海外)董事、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至今,牵头组建海内外两家基金会的投资委员会并亲任主席,带领基金会同仁搭建了专业的投资架构、科学系统地开展投资工作,为捐赠基金的持续、稳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校友带头,社会贤达尤其是香港企业家鼎力相助,成为基金会创办之初募资的复旦特色。
组 稿
校融媒体中心
文 字
李怡洁
摄 影
李玲
责 编
李怡洁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