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观澜亭|“圣黛CP”走红,尊重之上的创新才有生命力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5-27 21:33:29

近日,“圣黛CP”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面对网友们的“二创”,86版《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认为“一点也不牵强、混乱,反而挺有意思的”。

黛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悟空:“花够吗,不够俺老孙再给你摇些!”

黛玉:“我今儿好多了,我想出去逛逛。”

悟空:“你难得来我这花果山,就看看我这山上的景致如何?”

所谓“圣黛CP”,最早可以追溯到2024年部分网友创造的短视频,孙悟空和林黛玉本属于两部不同的原著小说,但通过网友的创意脑补,两个角色被构想成一对CP,并迅速走红。

这个看似荒诞的CP组合其实暗含文化逻辑——孙悟空为补天遗石化身,贾宝玉衔通灵宝玉而诞。二创作者通过神话意象关联,结合影视片段剪辑,使孙悟空的侠义行为与黛玉的悲剧命运形成互补,有网友调侃:“林黛玉是不是认错石头了。”

为什么“圣黛CP”会持续走红,还让六小龄童回应“有创意”?关键在于对原著内核的尊重。

二创作者并未扭曲孙悟空“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豁达襟怀,也没改变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聪慧沉郁,而是通过影视片段剪辑,让两者的台词自然契合。例如,孙悟空安慰他人的台词背嫁接到黛玉的孤独时刻,将原著合理解构之后创意重构,始终贴合原著精神。

从《黑神话:悟空》到“圣黛CP”,拥有生命力的创意改编无不实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经典的传承不必墨守成规地照搬原典,更不能枉顾原著精神地胡编滥造,而是要怀着敬畏之心,深挖原著内核后以现代语言重新书写。这样,传统经典就能如江河奔涌,滔滔不绝。

(大众新闻记者 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