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崇明区横沙乡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建设为契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通过构建覆盖农业生产及社会化服务全链条的“横沙标准”,这座生态小岛正以智慧农业为笔、以标准化为墨,书写乡村振兴的“绿色样板”。
科技先导
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面升级
在市、区标准化主管部门的关心下,横沙乡人民政府申报了“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乡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以全乡24个村为点,以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业生产服务等领域为主线,以农业信息化服务为载体,建立完善的标准化服务体系,覆盖全乡农产品安全生产与监管,制定符合横沙乡农业生产生活的社会化服务综合标准体系。本次试点自2023年1月起至2025年12月止,总计三年。
横沙乡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其中,横沙乡人民政府依托农资封控中心和农业生态云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农资管控模式;上海横沙农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品牌化服务”入手,以“会长单位”身份联合其他农业合作社,推动成立横沙乡土特产联盟和土特产推广服务中心,探索“横沙优品”品牌服务标准化工作;横沙乡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作为农业技术支撑单位,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安全控制、农资管控等标准化服务工作。
智慧赋能
农资封控“一屏管全乡”
在横沙乡,农田里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无人机精准喷洒生物农药,生态云平台动态分析生产数据……这里不再是传统农业的“面朝黄土”,而是科技赋能的“数字田野”。依托农资封控中心和农业生态云平台“一中心一平台”,横沙乡对农业投入品做到全程管控,实现农资采购、使用到回收的全程可追溯。
农资封控中心是全乡农资管控的主体,集农资销售、数据收集、农事监控、农资回收于一体,实现农资销售、使用、回收全流程的监管和指导。“农户在这里购买生态化肥、绿色农药的同时,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扫描农资产品追溯码,农户信息、产品信息、购买数量等农资销售记录即可进入横沙乡农业生态云平台的农资管控数据库。”相关技术人员介绍。
而横沙生态云平台是一个集田间实时监测、气象监测、数据浏览、智慧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监控平台,具备绿色农业智慧管控、涉农政策信息公示等功能。“农资封控中心每天、每月、每年的农资销售使用记录可通过农业生态云平台查询,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农资封控‘一屏管全乡’的目标。”
横沙乡生态云平台主要服务生产主体,在做好绿色农资的入库、出库、销售、废弃包装物回收等工作的同时,通过后台大数据,可及时分析预警辖区农业生产的用药趋势和强度,协同开展地产农产品安全检测和监督检查工作追溯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情况,以此实现绿色补贴农药“采购、配送、回收”封闭式管控。目前,横沙乡全乡绿色农产品覆盖率超94%。
标准领航
全链条打造“横沙模式”
上海市横沙乡人民政府、上海横沙农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标准化试点项目承担单位,横沙乡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作为参与单位,三方共同用130余项标准为农业生产“立规矩”,农技推广、质量监管、品牌运营等环节均被纳入标准化体系。此外,横沙乡自主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南》《“横沙优品”品牌管理规范》等20余项特色标准,也让“横沙标准”逐步升级为市级乃至国家级标杆。更值得一提的是,乡政府联合企业、合作社成立“土特产联盟”,通过统一品牌授权、制定生产标准,推动柑橘、清水蟹等特色农产品从“散兵游勇”迈向“集团作战”。
在横沙乡,土特产不再是“藏在深闺”,“横沙优品”区域公共品牌应运而生。旗下松早香大米、太安一号等产品屡获国际金奖,市场溢价率超30%,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绿色优选”;横沙蟹斩获“金蟹奖”,枇杷、葡萄获绿色食品认证,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通过“横沙优品”小程序一键下单,优质农产品直供盒马、叮咚买菜等平台。村民感慨:“以前卖产品靠吆喝,现在靠品牌,价格翻了番,销路更不愁!”
标准化试点建设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横沙乡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技术引领”模式,整合上海横沙农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横沙乡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等多方力量,建立监管体系,首创农资分类限额补贴机制,并依托“土特产联盟”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自试点建设以来,横沙乡重点合作社及企业年收入增长超5%,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3%,初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当科技融入土地、标准引领产业、品牌点亮价值,乡村便能焕发无限生机。横沙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标准体系动态优化,强化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力争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横沙经验”,打造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崇明样板”。
文:欧阳蕾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