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浦东新区出台首份志愿服务工作指导性文件——《关于健全浦东新区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助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若干措施》(下简称“《若干措施》”),以及《关于建立浦东新区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为志愿服务协调机制建设与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自志愿服务纳入社会工作体系后,浦东以塑造品牌、提升效能、健全体系为重点,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积极发挥志愿服务在彰显城市精神、服务国家战略、凝聚社会力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彰显引领特质,塑造品牌集群
从科技发展体验官,到金融志愿服务队,再到涉外志愿服务站、浦东故事讲述者,浦东依托资源优势与文化底蕴,聚焦重点领域与特色领域,精心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引领特质与广泛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和团队。
在张江,“涉外管理+社区服务”的工作模式,成为浦东涉外志愿服务的亮点。专业社工联手志愿者,通过组织中外家庭文化节等活动,让外籍居民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通过举办“启航新丝路·共筑法治桥”涉外法治服务主题活动,为境外人员提供一站式多样化综合服务,帮助了2958户境外人员家庭、7187位外籍居民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让外籍居民深度感受张江、主动融入张江。
品牌引领,特色凸显。在全区136.6万名注册志愿者、4140个志愿服务团队(组织)的倾情奉献下,浦东志愿服务品牌集群正以强大引领力与感召力,服务社会各方、引领社会风尚。
聚焦专业精准,提升服务效能
社区是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浦东紧密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对接需求,优化服务供给。
“邻里守望・情暖万家”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在全区各街镇、村居社区蓬勃开展,近百个“小而美”“精而实”的志愿服务项目如春风化雨般涌现,让社区成为充满温情、洋溢幸福的大家庭。
不久前,“骑迹共创”新就业群体赋能项目在金桥镇暖心启动:就业咨询、法律服务、消费维权,甚至公益按摩、公益理发、手机贴膜等,丰富的服务内容让关爱在城市中不断传递,使小哥们在服务城市发展的同时,能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使浦东的志愿服务更加有效地融入基层治理,目前,已培育壮大“金杨特调员”“三林林管家”等一批志愿服务骨干团队,孵化提升“星睦邻”健康服务、“烟火灵岩”街区导赏等一批接地气、好上手、易参与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浦东新区始终以专业精准高效的志愿服务,回应群众关切,赋能基层治理,助力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
突出统筹协调,强化组织保障
目前,志愿服务作为提升城区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已被纳入社会工作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并建立由社会工作部牵头、34家单位协同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在机制建设上,注重载体创新与长效赋能,依托志愿服务季整合推出500余场活动,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特色化。项目培育方面,也已形成全周期孵化机制,打造品牌项目。组织保障与长效机制的双轮驱动,使浦东志愿服务实现从顶层设计到落地见效的全链条贯通,成为服务大局、惠及民生、助推治理的重要力量。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的鲜亮底色,是社会治理的有益补充,亦是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温暖力量。
区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浦东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创新,推进《若干措施》贯彻落实,织密建强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迈向新高度、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