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启动“大众党建案例库”征集展示活动(投稿邮箱dzrb1939@qq.com),面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征集优秀党建案例。以下为本期入选案例。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推动全区农村干部队伍持续优化升级,菏泽市定陶区通过实施“三雁一链”工程(即强头雁、育雏雁、引归雁,构建一条梯次培养晋升链),健全乡村干部培育机制,系统化锻造政治过硬、善治有为、扎根乡村干部队伍,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富裕乡村,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全周期思维强头雁。严把准入关口。坚持德才兼备用人导向,从严落实“讲政治、守规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担当”选拔标准,健全区镇联审和区级备案管理制度,确保人选质量优中选强。拓宽选任渠道。2025年以来,坚持“重激励、严约束、及时调”,先后从机关干部、退役军人、返乡创新创业能人、种养殖领域的本土人才等群体中选配村党组织书记24名,其中2人实现跨村任职。全面提升待遇。大幅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经济政治待遇,平均报酬每年达到4.5万元,从表现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中选任3名挂职副镇长,考录2名乡镇公务员。激励村党组织书记带头发展特色集体经济,科学设置考核激励体系,继续从经营性收入增量中拿出部分用于奖励村干部。坚持从严管理。将村“两委”干部坐班、“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等村级工作与绩效奖励挂钩,累计取消25名村党组织书记绩效奖励。
分类管理育雏雁。抓好后备培养。锚定2026年村“两委”换届,定向挖掘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能人中的合适人选,持续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储备后备干部1182名。推动“一村一助理”全覆盖,为327个村选配了村党组织书记助理员,夯实后备基础。建立“1+1”后备干部培养制度,与现任党组织书记同培训、同工作,跟班锻炼,确保“即缺即配”、新老干部“无缝衔接”。创新培育模式。根据后备力量个人特点,按照在村跟学、在企跟岗、在镇跟班三种方向培育方式,进行分类培养,因人施策抓好补短提能。实施动态管理。实行“红黄蓝”三色预警,对后备力量表现靠后10%的亮红牌淘汰,中间80%黄牌提醒,前10%蓝牌激励。坚持“能进能出”机制,对表现突出20名优先纳入“头雁”梯队或推荐参与重大项目,对不适应的进行退出名单,目前已退出30名,保障队伍活力与质量。
搭台筑巢引归雁。加强政策扶持。出台《关于支持在外人才返乡任职创业的若干措施》,在税收减免、产业扶持、人才奖补、技能培训等方面制定保障措施,为人才归家干事创业提供有力保障,激发在外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活力。搭建沟通平台。组建“归雁兴乡”人才库,探索建立“归雁恳谈会”制度,通过村级推荐、镇级审核、区级把关,引导更多在外能人、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参与建设,鼓励投资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实村干部队伍。提升服务质量。落实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帮扶政策,组建50人的创业指导团队,为项目落地提供服务和指导。目前,引进特色农业项目21个,总投资1.2亿元;95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归雁”项目56个,村集体年增收230万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带动3600余户增收。
锻造培养晋升链。归雁淬炼成雏。针对村内回引人才(归雁),创新设置不低于三个月的成长考核期,择优发展为后备干部(雏雁)或者书记助理员10名,让雏雁在实践中历练,有效提升村“两委”公共服务能力。头雁接力领航。每名后备干部(雏雁)经过不低于六个月的时间实践锻炼,择优选拔为村“两委”成员,书记助理员(雏雁)根据本村实际接替老村党组织书记成为新头雁,逐步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队伍,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焕发持久活力。人才阶梯成长。建立“三雁成长档案”,记录培训、考核、任职全流程数据,生成能力管理网图。实施“阶梯晋升计划”,明确归雁→雏雁→头雁的晋级标准,设置政治素质、基层治理、应急能力、服务群众、产业发展等5项硬指标,改革创新中出现的工作失误,经评估可予以免责或减责。
策划:吴永功
统筹:李扬
通讯员:梁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