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一直困扰着大多数老年人,平时大家都是靠吃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实际上,中医治疗高血压,也有其独特的优势。近日,江浦路街道陈家头社区睦邻中心联合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高血压防治科普活动。
01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调解情绪很重要
现场,来自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李医生向大家讲解了一些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是中医对高血压的一种辩证分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而且血压状况是上压、下压都很高,这种类型的高血压,除了肝肾阴虚导致血压出现异常外,情绪失调,也是加剧血压波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医生建议,在用中医方法治疗上压下压都很高的高血压时,首先就是要调节好情绪,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其次是可以通过饮用菊花、薄荷泡的水来缓解症状。
02
痰瘀阻滞型高血压 饮食习惯要改变
痰瘀阻滞型高血压,患者通常表现为下压高、睡眠差、头上汗多、便秘、喉咙有痰、冬季皮肤干痒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是因为饮食习惯的不节制而导致的,因此在用中医方式治疗此类型高血压时,饮食习惯改变就非常迫切,饮食习惯中的暴饮暴食,高油高盐、辛辣刺激、烟酒等,就必须得舍弃,饮食要清淡才行,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住血压,进而改善身体睡眠差、便秘等症状。
03
肾气不守型高血压 随时监测是关键
肾气不守型高血压,其症状为血压忽高忽低,患者常伴有腰酸腿软等不适,这是因为肾气不足时,肾脏调节水盐平衡的能力减弱,导致体内钠离子滞留,进而引起血压上升,但这种水盐平衡的状态又时刻在变动,所以会引起血压忽高忽低,此时,患者就需要时刻监测血压的高低,同时备好高血压药,一旦发现血压出现剧烈波动时,就要及时应对及时吃药控制,防止病情恶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对于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新方法,居民们非常感兴趣,都拿小本子记录着治疗的要点。社区居民刘阿姨告诉记者,这次讲座纠正了她们以往对高血压的一些错误认知,比如盲目用药和忽视生活方式的调整,这次科普很有帮助。据了解,陈家头社区睦邻中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服务内容与形式,让居民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
文字 | 陈涛
图片 | 陈涛
编辑 | 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