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登区河景东城文化书院,居民们或静坐阅读,或挥毫泼墨,或参与主题讲座,浓郁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社区文化主理人们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特长爱好,带领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文登区以社区文化主理人为纽带,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居民兴趣,引导群众走进文化书院,参加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探索出一条“政府搭台、能人领衔、群众唱戏”的实践新路径。工作中,针对社区工作者才艺有限、文化服务不精准等问题,按照有组织力、有创新力、有专业力、有共建力的“四力”标准,通过“动员+推荐+自荐”的形式发掘社区能人,打造了一支社区文化主理人队伍,初步选拔出200余名党性强、威望高、人脉广的群众,涵盖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文艺爱好者等,鼓励他们“上岗”,积极参与到文化书院建设中来。
在河景东城文化书院书画室,70岁的江先进正指导居民练习书法。作为社区文化主理人,他牵头组建的“翰墨缘”书法小队已发展至50余人。退休后,他自发组织身边热爱书法的居民一起到书画室练字,并义务为居民提供指导。江老师的书法团队还经常自发为社区居民写对联、座右铭等,用自身文化特长服务居民,让大家切实感受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带着大家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特别有意义!”江先进说。
像这样的“能人效应”在文登不断涌现,让文化书院更加富有活力。古诗爱好者温宁从普通参与者成长为活动组织者,“第一次来书院是参加古诗阅读活动,发现书院环境特别好,还在家门口,就想着带领身边的邻居一起来。”于是,在书院开办活动时,温宁都会协助书院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在日常与邻居的聊天、串门中宣传书院的活动,提升书院活动的知晓率,并积极动员她的“老熟人们”共同参与。“过去搞活动要靠社区网格员‘拉人头’,现在主理人一招呼,居民都自发就来参加,积极性很高”天福街道五里社区书记王天宇表示。社区文化主理人团队的出现解决了基层文化服务的堵点难点,构建起“文化熟人圈”,提高了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今年以来,文登区文化书院由社区主理人组织开展的活动已有60余场,服务居民2000余人次。
社区文化主理人的加入,为书院注入了新的活力。活动中,社区文化主理人还在现场发放活动需求调查问卷,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力求让活动更贴近居民日常需要。根据问卷情况,文登区打造了“社区智汇堂”特色品牌项目,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由汇集各行各业的社区文化主理人自发组织居民开展文化活动,为居民答疑释惑、普及知识。“之前社区文化主理人让我填写活动需求问卷,我填写了希望开展防沉迷手机相关知识的活动,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老师用专业的知识解答了我的疑惑,让我受益匪浅。”社区居民王女士在参加完“社区智汇堂”防沉迷手机主题讲座后表示。在了解到居民希望开展“防沉迷手机”相关知识的课程后,社区发掘辖区这方面的能人,邀请威海心理学会会员山红老师来到书院,开展主题为“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的心理学课程,为居民讲解沉迷手机的内在心理原因,以专业的知识为现场居民带来了一场高标准的文化活动,吸引了70余名群众参与。
随着社区文化主理人作用的持续发挥,更多的群众走进文化书院。“我们将持续以居民需求为圆心,围绕“精准化服务、多元化参与、长效化运营”三大方向,不断培养壮大专业性强、积极性高的复合型社区文化主理人队伍,画好基层文化服务的‘同心圆’,真正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惠及群众。”文登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毕文虎 鞠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