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东方教育时报 > 文章详情

AI教育局长说 | 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金怡:推动“AI+教育”,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黄浦路径”

转自:东方教育时报 2025-05-21 20:44:03

编者按

人工智能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对社会各方面影响最大的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2025上海教育博览会“AI教育,局长说”,将陆续前往上海16区,揭秘各区如何以人工智能为引领,高质量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感受人工智能进校园后带来的教育生态变革,以及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今天这站,我们前往黄浦区,跟着金怡局长一起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黄浦教育。

打造“教育改革引领区、创新教育先行区、教育发展精品区”是黄浦教育坚定不移的发展目标。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窗口。黄浦区以人工智能为契机,围绕课程建设、资源供给、教研实践和师资培养四个方面,把“AI+教育”作为推动变革的引擎,全面推动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具温度、更有智慧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建设区域教育“数字基座”,全面推动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2024年11月,黄浦区发布《黄浦区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围绕课程建设、资源供给、教研实践和师资培养四个方面,全面推动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课程方面,构建了“国家课程+区域课程+校本课程”三级体系,从小学到高中,分层推进;资源方面,开发了AI教学资源包,搭建数字平台,引入高校和企业资源,支持课堂创新和多样化教学;教研方面,组织专题研讨,通过“技术—技能—策略—范式”的路径,持续优化教研模式;师资方面,组建“专家+骨干”导师团,定期培训、分级培育懂教学、会技术的复合型教师团队。

卢湾高级中学机甲大师课程

金怡介绍,黄浦区没有停留在“教与学”的表层融合,更在“底层支撑系统”上发力。通过建设区域教育“数字基座”,系统采集和积累学生的核心数据——包括学习过程、兴趣倾向、心理健康等,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个性化分析,从而为学生的学业支持、生涯规划、健康管理等提供更科学、可视、动态的指导,努力实现从资源建设向精准服务的转变。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AI素养培育贯穿基础教育全学段

记者了解到,黄浦区以“深厚底蕴、创新引领、科技赋能、优质均衡、海派文化”为引领,让AI素养培育贯穿基础教育全学段。

卢湾高级中学是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是黄浦教育全面推进智能化,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生动代表。走进位于卢湾高级中学综合楼9楼的“立芯·展翼”人工智能实验区,记者看到,由卢湾高级中学与同济大学联合研发的机械臂,为学生营造出未来建造的真实场景。学校还打造了5G全息智慧教室、无人驾驶实验室、沉浸式互动空间、机甲大师实验室等一系列未来教育场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充满创意与探索的旅程。

大同初级中学展区,展示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特色成果

大同初级中学紧跟教育数字化转型步伐,把人工智能技术与“AI 未来家”校本课程巧妙融合,为学生打造了一位装着“本地知识库”的AI数字人导师,随时助力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学校副校长金颖向记者介绍,数字人核心系统以轻量化开源大模型为“底座”,通过微调技术“注入”校本课程知识,还搭起多模态交互界面,语音问答、图文检索、实验视频解析等功能一应俱全,手机、PAD、教室终端全都能“适配”,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帮手。

在上海市实验小学展区,学生介绍“AI创意绘画”

上海市实验小学作为“AI+教育”领域的实验先锋,通过沉浸式体验和跨学科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学习场景,点燃学生的创造力与探索欲。学校以AI为桥梁,打破学科壁垒,重构“教”与“学”的关系——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激发潜能、赋能个性的催化剂。

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展台“AI+非遗绒绣”体验

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积极响应区域号召,通过“非遗数字化实验室”“AI创客工作坊”“探界者计划”等项目,持续丰富科技课程的新样态,让青少年在智造未来的同时守护文化根脉。

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展台:梦改AI体验课

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以“劳动智造梦想,AI启迪未来”为主题,通过AI课程、AI魔法工坊梦等形式,在劳动教育领域开展了技术赋能、人工智能融合,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构建分层递进、多元协同的“AI教师”培养路径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教育生态,教学关系也从传统的“教师—学生”,演变为“教师—AI—学生”的三元协作。在金怡看来,要真正用好人工智能,关键是先培养好“AI时代的教师”。

黄浦区构建了分层递进、多元协同的“AI教师”培养路径。一方面,以种子教师为核心,联合高校和企业开发“AI+教育”高阶课程,强化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专业赋能、场景浸润、生态协同”,推动教师从会用技术到善用技术,真正用AI改造课堂、激发学生潜能。

在黄浦区教育局展台,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黄浦比乐中学学生演绎使用AI配乐的国风音乐

“我们也始终坚持一个原则:AI再强,教育的核心依然是人。未来社会更需要的,是有思维力、创造力、情绪力和判断力的人才。”金怡表示,这些“软实力”,是AI替代不了的,更是教育必须深耕的方向。

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教师是孕育希望的力量。随着智能技术深入课堂、渗透场景,学习环境正在被重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重塑,一股代表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力量,正在黄浦悄然生长。

未来,黄浦区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黄浦路径”,打造更具温度、更有智慧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上海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坚实而独特的“黄浦力量”。

黄浦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副局长金怡

图片由教育局提供
轮值编辑:徐瑶君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