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今天,我们真的看到了AI如何影响孩子们的明天……丨侧记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5-21 20:33:13

“现在,你的AI伙伴只保留声音,等你想好了想要的模样,我们再把它捏出来,好吗?”

这是科幻作品《AI未来进行式》中,老师与孩子们的一段对话。一幅未来教育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20年后,在AI伙伴的帮助下,孩子们得到个性化的定制教育和陪伴服务,实现了更为全面的成长

在闵行,科幻小说般的场景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现实。

5月21日上午,闵行区融媒体中心浦江分中心新址启用暨浦江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举行,一个充满未来科技感的空间锋芒初现。在现场,记者真切地看到了,AI将如何影响孩子们的未来。

“AI+工程”教室内,孩子们操控智能小车投篮

在体验活动中,孩子们穿梭于五个教室间,感受AI在生活、汽车、工程、影视、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当一辆机器小车准确地投中一个“三分球”,大家不约而同地爆发出欢呼声。

教室外,上海博世凯外国语学校的带队老师谭牙牙一直关注着孩子们的表现。“在上周的语文课上,我用AI生成了巴金先生的头像,让他与孩子们面对面,现场点评课堂练笔,”她笑着说,“孩子们对于新技术的接受速度比我想象得更快。”

如今,AI浪潮正快速席卷校园,一场教育生态的变革悄然发生。依托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的数字教育指数排名在三年间从24位跃升至第9位。而闵行区作为教育部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创建区,对于“AI+教育”的探索已经步入快车道。

田园外国语中学引入AI心理伙伴

谭牙牙描述的课堂,正是闵行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模式的生动缩影。在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国语中学,学生们向AI心理伙伴“小星”诉说近期的烦恼与困惑;在吴泾实验小学,老师将豆包引入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向AI发问;在莘松中学,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系统正让教学变得更精准、更智能。

从课前智备、课中智学到课后智评,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环节不断延伸,随之而来的是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宽

在浦江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基地,科技与人文在此共舞。孩子们可以通过与AI对话开发游戏小程序,也能通过输入关键词生成AI创作的油画;可以拆解零件搭出一辆自主运行的小车,也能在绿幕前表演与AI共创的剧本。在“AI+教育”的多元图景下,置身于硬核的科技宇宙,也能拥抱璀璨的人文星河

随着教育围栏的打开,“AI+教育”的生态圈将从校园逐步拓宽到社会在今天的展厅内,浦江镇本土独角兽企业壁仞科技带来了最新成果,智海AI教育一体机快速实现国产算力与DeepSeek的适配及教学工具的设计开发,加速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与实现。

还有本月全球首个AI教育机器人产业基地在闵行启用,今天浦江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基地的揭牌……在政策扶持、产业完善、院校合作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多方发力下,“AI+教育”呈现出了崭新的可能性

浦江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基地的数字人小创

对于未来,“AI+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第一次走进教育基地时,记者向大屏上的AI智慧体数字人小创提出了这个问题。它的头微微倾斜着,在三秒后给出了一个回答:“AI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支持。”

但问题的答案不止于此。

我希望AI能够成为我们的生活小助手,告诉我写字的时候端正坐姿,握笔要规范。”这是参加体验课程后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回答。

“在掌握现有的AI工具后,我希望孩子们能明白技术的优势和局限在哪里。在逼近技术的边界之后,如何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持续性的成长。”现场,一位“AI编程对话课程”的老师说。

“更重要的是,老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将AI作为工具去激发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培育创新能力。”作为语文老师的谭牙牙觉得,技术愈是发展,愈要回归教育的本真。

未来已来,我们的世界因AI而能。正如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恽敏霞给予教育基地的寄语:要保持好奇心、坚持力和合作力。在好奇中获得创新思维的成长,在坚持中完成人的全面发展,在合作中点燃教育的崭新未来

记者:陈奕宁

摄影:张熠楠 夏枫

初审:陈依婷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