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市民发现,地铁2号线中山公园站内完善了多个通往长宁来福士的引导标识,原本需要“绕迷宫”的换乘路线变得一目了然。这一贴心变化,源于周家桥街道第一网格党建联席会议的治理成果。如今,街道还精准对接高校学子的创意与商户需求,用“设计+治理”的创新模式,让社区治理有了“青春范儿”。
从地铁站的暖心标识到商圈的共创活动,周家桥街道用“小网格”托起“大民生”,让城市治理既有精度,更有温度。
市民“金点子”落地
地铁标识更贴心
“以前从地铁站到来福士,总要找半天路,现在跟着标识走,几分钟就到了!”在中山公园站内,崭新的“长宁来福士”引导标识吸引了不少乘客目光。这一贴心变化源自前不久召开的周家桥街道第一网格党建联席会。
周家桥街道第一网格长高佳雯介绍,联席会议上,就有市民提出地铁站内商圈方向指引不清晰,“希望完善地铁2号线通往长宁来福士的引导标识”。依托区委社会工作部下发的“多格合一”六大行动,街道随即与中山公园地铁站达成共建合作,在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的协调下,对地铁站相关引导标识进行了完善。同时,中山公园地铁站站长还兼任周家桥街道第一网格兼职副网格长,让“城市末梢”的服务更精准。
校地共建“繁花”开
学子设计为商圈添彩
标识只是起点,更多“网格+”创意正在萌芽。近日,周家桥街道再次搭建平台,长宁来福士党委、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团委、同周第一街区党支部共同签订了党团共建协议书,携手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共同策划了“‘周’到商圈·繁‘华’格调”项目,以双关语义串联多方价值。
活动现场,盒马商超、凑凑火锅、知音琴行、德真会齿科、迪迪熊等商铺代表结合各自实际现场抛出设计需求:功能菜单、服务标识……东华大学学生们“接单”后,将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年轻人最懂年轻人,学生们的设计能让商铺更‘圈粉’!”来福士商户代表纷纷点赞道。未来,居民还能参与绘制“街区友好地图共创”,让学术资源真正服务社区民生实践,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设计+人文”的双重动能。
“‘周’是周家桥街道对在地商圈的周全服务、周到闭环,‘华’则凸显东华大学的设计专业力和商圈的繁华格调,我们想用专业设计和便民服务激发出社区的治理活力。”高佳雯介绍,共创活动将努力实现“以格调塑服务、以设计链人心”的长效价值,推动校园志愿服务与基层需求对接,以“青春经济”点燃创新活力,为社区基层治理、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可持续的校地协作范本。
据了解,在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背景下,周家桥街道辖区的三个网格,制定了“周周见、月月议、季季评”的网格运转调度机制。网格长每周召集城管、城运、市场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的临时党支部成员分析、研判、推动网格内的12345市民热线处置;每月牵头召开网格党建联席会,会商网格治理难题。总网格长每季度听取各网格专题汇报。周家桥街道“第一网格”更是依托长宁来福士等商圈企业、人才聚集优势,凝聚在经济发展“最前沿”的“高精尖”群体,不断架设为民为企服务“连心桥”。
撰稿:何郁柠
编辑: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