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五月是流浪猫的繁殖高峰期,大量新生幼崽的出现,使得流浪猫群体规模迅速扩大。由此衍生出的噪音扰民、粪便污染、疾病传播等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管理难度较大的老旧小区,这些矛盾更为尖锐。
居住在四川北路街道恒丰里的居民曾遭受流浪猫问题困扰,但近日随着“小巷猫宁”自治项目和一套治理组合拳的亮相,该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小巷猫宁”亮相山一社区,流浪猫有了专属栖息地。
恒丰里是一个开放式的旧式里弄小区,流浪猫数量不少。“现在弄堂里大概有三四十只流浪猫,一到晚上,各种打斗尖叫的声音经常吵闹到熟睡的居民,有的流浪猫还睡在电瓶车上,抓花抓坏车漆和坐垫,对居民生活造成困扰。”山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薛莹向记者透露,流浪猫甚至还影响公共设施,“此前,一根落水管出现堵塞问题。在进行疏通作业时,意外发现一只流浪猫幼崽被困其中。”
如何在有效缓解流浪猫治理难题、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今年以来,山一居民区党总支多次牵头弄堂治理委员会成员和小区爱猫人士召开座谈会,群策群力探索在现有条件下流浪猫的精细化治理路径。
座谈会上,不少居民反映,流浪猫的治理问题不能靠堵,必须要疏堵并行、多管齐下。多次头脑风暴下,最终,“金点子”从居民的提议中孕育而生。有居民提议在小区微更新后的花园一角开辟社区流浪猫治理点,并配置猫屋、猫砂盆、猫食盆等设施,引导小区爱猫人士在固定点位投喂,这样既能维护小区环境卫生,也方便流浪猫管理。该提议得到多数居民的认可。
秉持 “柔性引导” 的治理理念,居民区党总支还广泛吸纳小区内热心公益、关爱动物的居民,组建爱猫志愿队。每月,志愿者们穿梭于小区各个角落,向居民普及科学喂养知识,耐心劝导不规范投喂行为,并清洁流浪猫治理点环境卫生,维护投喂区域的整洁有序。
记者:张城凯
图片:张城凯
编辑:张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