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位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的“‘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见殷商”展正式与公众见面,展出包括来自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州市博物馆在内的全国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藏品338件(套),囊括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类别,其中,亚醜钺等一级、重点文物超50件(套)。该展览全景呈现了殷商文化面貌、揭秘殷商文明密码,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商代文明大展。
“看·见殷商”展涵盖了8处10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不少展品是首次进京亮相;集结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青州苏埠屯、陕西清涧寨沟、湖南宁乡炭河里、四川成都金沙等遗址众多代表性文物,珍品、孤品、名品云集;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和铜鹰形铃,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双面铜人像、兽面纹青铜胄、蝉纹青铜大刀等一众“明星”文物纷纷登场。
在这次展览上,殷墟出土的一对青铜鸮尊,实现了出土后时隔50年的首次聚首。针对今年电影《哪吒2》火爆出圈,展览还特别设置了一个惊喜“彩蛋”,以《哪吒2》所涉及的道具为线索,展出其文物原型。
值得一提的是,珍藏于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亚醜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兽面纹铜钺也实现了“合体”展出。1965年,两件文物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商墓,引起了极大轰动。“目前全国发现的属于商代的40余件铜钺中,制作最精美、最为壮观的就是亚醜钺。1989年,兽面纹铜钺被调往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这次两件文物共同展出,是时隔36年再次聚首,非常难得。”山东博物馆典藏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宋爱平告诉记者。
亚醜钺是展厅的“顶流”,打卡的观众络绎不绝,人们都被它独特的外表所吸引。策展方特意运用科技手段,将两件文物的区别进行突出展示,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得知举办“看·见殷商”展,今年14岁的吴思菡专程从辽宁赶到北京参观,并购买了一件亚醜钺造型的文创包。“我是专门奔着亚醜钺来的,看到现场实物很震撼,它的表情太可爱了。”吴思菡激动地说。
亚醜钺文创包、冰箱贴、体恤衫,在文创商店内颇受欢迎。据了解,这次展览特邀多位设计师设计推出极具特色的“殷商主题”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目前首批上线文创已达280余种,是北京对单一展览投入文创产品数量最多的一次,包括饕餮纹岩画和青铜器版画化身为3D礼纸包装、立体折纸青铜人像等。针对年轻观众,除了玩之外还有美食,开发有手工冰淇淋等创意产品。
展览在空间氛围、展陈细节、技术手段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突破。环顾展厅,每个展览单元之间并不是用展板阻隔,而是用一股股红色的绳索隔开,近看泾渭分明,远看相得益彰。策展人表示,红色绳索的吊装隐喻了商王朝政治地理模式,即以都城为圆心,像同心圆一样向外部一层层扩展的模式。
(大众新闻记者 张九龙 蓝天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