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水务海洋 > 文章详情

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丨砥砺创新 守护城市水安全

转自:上海水务海洋 2025-05-19 17:59:53

在暴雨如注的危急时刻,如何为城市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防线?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入,又书写了怎样全新的答案?

5月12日,一场以防汛安全与“数字化”为主题的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活动,在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举办,上海市水利学会会员单位文明共建成员、水务系统相关部门人员及北外滩街道居民代表等参加活动。

数字孪生技术融入防汛安全

“回溯至2024年7月24日17时,上海中心发布‘格美’台风蓝色预警信号仅仅1分钟后,拦路港数字孪生系统便接收到实时数据,随即迅速向养护单位值班员及青浦、松江两区和相关街镇发出预警,用数字化的力量为防汛工作注入强劲动力,稳稳构筑起坚固的水利安全防线。”

上海市堤防中心黄浦江上游管理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汪晓蕾向与会众人深入介绍了拦路港数字孪生系统的创新之处。拦路港数字孪生拦路港子系统紧扣堤防结构安全管理和防汛防台两大关键应用,构建起1个数据底板、1个知识平台、6个智能模型及多个智能应用,推动堤防结构安全和防汛防台两项业务管理基本实现 “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系统实现了从发现问题到养护处置的全流程监管。它就像一位“贴心管家”,为堤防的日常维护提供精准指导,防汛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精准、高效与智能。

参与活动的市民说:“通过参与此次活动,我对水利防灾减灾工作有了更为深入且全面的了解,也深刻意识到数字化技术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巧思创新攻克防汛道道难题

“这是一支集创新团队、项目研究、科技成果、应用成效于一体的杰出团队。”活动现场,市堤防中心泵闸管理科科长,高级工程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李志,介绍了市管水利泵闸防汛安全内容,并分享了他们团队的故事。

市管泵闸共23座,分布在多个水利控制区,多处于市级河道之上,是跨区或沿海沿江一线口门和流域控制性工程,肩负着重要的防汛使命。李志带领着工作室的30余位成员,专注于保障市管泵闸安全运行、提升运管水平,积极投身于发现问题、研究与解决问题中,通过协作创新巧妙攻克难题,全力守护人与设施设备的安全,为区域水环境和水安全保驾护航。

在李志看来,团队只是做成了几件小事,可就是他口中的这些“小创新”“小专利”,却解决了防汛防台中遇到的“大隐患”。以维修苏州河河口水闸为例,通过团队的努力,成功抵御了“烟花”台风的袭击,守护了苏州河两岸的安澜。活动现场,众人实地参观了苏州河河口水闸。该水闸在防汛防台、水资源调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苏州河及其支流河道的水环境改善和水上重大赛事活动提供了坚实支撑,有力保障了苏州河两岸8个区、500多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水利人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以及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将为我国水利防灾减灾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上海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