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论是上海的街头、郊野,还是田间地头,都常常能见到一种淡紫色的花,和紫花一同长在树上的,还有一种神似“烤小土豆”的黄果子。 紫色碎花与烤小土豆,这是什么混搭风? 有人猜这是丁香花,但并不是紫色碎花都叫丁香!它的真实名字叫“苦楝”(liàn)(苦恋?)。在江南的阡陌乡野,苦楝临水照拂,便是最经典的乡土美景。 来源: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 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及相关单位在对松江区泖港镇、闵行区浦江镇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进行生态基底调查时,也曾记录到为数不少的苦楝种群。 松江区泖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中的苦楝 孙乐琦 摄 待它开完,春天就正式结束了 在《中国植物志》中,苦楝被记载为楝Melia azedarach,是楝科楝属的落叶乔木。在诸花神争艳的春天,苦楝不疾不徐,只抓住春的余韵,温柔又尽情地绽放。 作为“二十四番花信风”的最后一位信使,苦楝的花序团团簇簇俏立枝头,磅礴大气,而那半掩在翠绿里的紫白色小花,又是那样细碎与轻盈。有诗人感叹:“你几乎不能相信,一棵苦楝能够开得这样疯狂而同时又这样温柔”。 松江区泖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中的名场面——“楝吹雪”| 孙乐琦 摄 苦楝自4月就开始开花,盛花期在5月,当你见过楝花的繁华与绚烂,那么就意味着今年的春事已了,可以挥手进入夏季了。 凋落的苦楝花 | 来源:仪小梅 磅礴而细碎的秘密 楝花的“磅礴”,来自于硕大的圆锥花序,而那些细碎的温柔,就来自花序上那细细密密的小花。 苦楝的花序 | 来源:臧德奎、仪小梅 小花的花瓣5瓣,细匙形,洁白间弥漫着淡紫的韵致;雄蕊管由10~12枚花丝合生而来,呈紫红色,花药黄色;雌蕊的花柱和柱头隐藏在雄蕊管内。远远望去,一紫的淡雅清秀。 苦楝的花 | 孙乐琦 摄 苦楝花结构 | 来源:臧德奎 苦楝的花不仅好看,多闻还可以安神醒脑。研究发现,苦楝花的香味成分以苯甲醛、苯乙醛、安息香酸和安息香酸甲酯为主,受试者吸入花香α脑电波降低,γ、δ和θ脑电波增强,同时交感神经系统活动降低,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从而让情绪得到舒缓,心脏和血压负担减轻。所以,在城市绿化中,苦楝属于妥妥的“治愈系”。 好看的花,吸吸更健康! | 杨梦霞 摄 烤小土豆?千万别随便吃! 苦楝,哪儿哪儿都苦苦苦……! 与植物志不同,在民间人们习惯在楝的称呼上加一个“苦”字,这可能出于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对苦楝的认知,因为它的根、茎、叶、果实都透着苦味。 苦味来源于苦楝植株中的化学成分。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苦楝植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化合物,而在近百种三萜化合物中,最主要的就是柠檬苦素类、四环三萜类、降柠檬苦素类……只是听名字就“苦”的很呐! 来源:bing(有修改) 虽然味道实苦,但也正是这些成分让苦楝具有了抗虫、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消炎镇痛等多种功效,自古以来被对症药用。从苦楝的树皮、根皮、叶及果实中均能提取出来的川楝素,对多种昆虫具有胃毒、触杀和拒食作用,是“天然杀虫剂”,能有效防治300多种昆虫。 但是即使是“苦口良药”,苦楝也不能直接入口,否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过敏甚至中毒症状。 金铃般的“小土豆”?千万别吃! 苦楝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金铃子”,这跟苦楝的果实有关。苦楝的果实俗称“苦楝子”,呈球形至椭圆形,初结实时为青绿色,每年秋冬时候成熟后呈现土黄色,在叶子落尽的枝头凌冬不凋,像一个个金色的小铃铛。所以,“金铃子”因此得名。 青绿 青黄 土黄 来源:臧德奎 苦楝子的宿存时间极长,甚至能在来年与舒展的嫩叶和芬芳的花蕊相映成辉,贡献叶、花、果一枝同赏的奇景。只是,这时候的果子,有点像烤熟的“小土豆”。 宿存的果实与新生的叶、花同枝条 来源: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 与面兜兜的真土豆不同,苦楝子是一种核果,成熟的外果皮膜质,中果皮肉质,内果皮木质,分4-5室,每室有种子1颗,种皮紫黑色。 苦楝子 木质的内果皮有5条棱,横剖之后,可以看到俏皮的五角星结构(5室),以及藏在每室内的那粒种子(有时种子会败育)。 苦楝子的横截面 那么核心问题来了,这种可爱的“小土豆”和里面的种子能吃吗? 苦楝子含有川楝素、楝树碱、山奈醇及脂肪油等成分,可以入药,有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但是人类直接入口有中毒的危险。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很多鸟类,如白头鹎、黑短脚鹎等,可以以苦楝子为食,并通过采食把苦楝的种子带去更远的地方播撒。 乌鸫的幼鸟站立在苦楝枝头 | 郑运祥 摄 虽然不能直接吃,但好看的骨质果核,自然逃不出文玩爱好者的手心,不过能将散发出如白果般腐臭气味的果肉剔除,也需要莫大的勇气和耐力。 苦楝的果核
在郊野,苦楝可以遍植滩涂,足见其耐水湿和抗淹能力。此外,苦楝还具有强大的抗盐碱能力,具有较强的耐烟尘、抗二氧化硫能力、耐瘠薄能力……这些强大的抗性能力,以及分布极广的生态幅,都彰显着苦楝树作为生态树种的天分。
其实,不仅仅是苦楝,在调查中记录到的枫杨、榉树、朴树和榆树,都是江南水乡典型的乡土物种和文化符号,它们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中发挥了先锋作用,承载着历史文脉、自然美学和生态效能的三重价值,是不可多得的自然馈赠。
苦楝繁盛地-松江区泖港镇项目区俯瞰图
来源: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
松江区泖港镇项目区中果实带“翅膀”的枫杨
孙乐琦 摄
站在春天的尾巴里,幸运的你,再来一场与苦楝的邂逅吧!
松江区泖港镇黄浦江水源涵养林和林中的苦楝 | 孙乐琦 摄
什么是“沪野调查”?
“沪野调查”是上海自然博物馆与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联合发布的科普专栏,以专业的视角引领公众走进郊野,探索发现郊野广袤天地间的生物多样性奥秘,挖掘隐匿于其间的自然野趣,了解国土空间保护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背后的科学故事。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来源:上海土地整治、上海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