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东方教育时报 > 文章详情

上海教育博览会 | AI驱动变革,产教融合破界!“AI+教育”共享空间站分享会举行

转自:东方教育时报 2025-05-18 17:59:16

5月17日,2025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AI+教育共享空间站”分享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兆国、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周傲英等业内专家及来自全球的教育、产业、科普等领域大咖以最前沿的视角,聚焦“AI驱动变革 产教融合破界”主话题开展头脑风暴,在高端对话中‌呈现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AI+教育”应用闭环与人才培养未来愿景,与全国教育从业者共解“AI+教育”命题。

“AI+教育共享空间站”分享会举行

本次分享会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商学院联合主办,上海产学合作教育协会协办。

AI重塑教育生态:从战略到实践

“AI时代,大学需要培养更加开放、更具成长性的人。”在分享会上,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作题为《AI助力教育变革的一点思考和两个案例》的开场报告,提出AI时代人才培养新命题——如何适配如何成长。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兆国系统阐释“AI(人工智能)+HI(人类智能)”双轮驱动的高等教育实践模式。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本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期间,恰逢《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于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发布,中国教育数字化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阶段。这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教育生态的重构。

“产教融合是破解AI时代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上海商学院党委书记沈大明表示,在上海商学院将迎来建校75周年华诞之际,学校将继续深化AI与教育的融合,推动产教协同向更高层次迈进,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商科人才贡献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在主旨报告中提出,“‘AI+教育’生态下的人才培养需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动态知识体系”,引发对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的深度思考。

分享会现场

专家报告给与会者带来深层思考:当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的“AI与教育”深度融合顶层设计日趋完善,需要将目光从宏观蓝图转向实践路径时,该如何让政策的势能转化为教育变革的动能?这需要产业与教育领域构建双向赋能的共生关系。AI技术的快速迭代特性,正在重塑传统教育生态的运行逻辑,由单向的知识传递转向多方参与的协同进化。在智能时代,教育生态的相关方需要通过持续的价值共创,实现从战略规划到落地实践的完美衔接,完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产教融合破界:三大产业案例解码AI赋能

分享会第二板块聚焦集成电路、跨境电商、职教出海三大领域,以访谈形式呈现AI赋能下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的鲜活实践。

在集成电路产业访谈中,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卢红亮、复醒科技总经理黄博同等指出,行业面临“人才结构性错位”难题,希望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校企联合实验室等方式缩短教学与产业需求差距;喆塔科技副总裁王国浩认为,通过驻企培养、校企开展联合实验室建设,是培养懂技术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良好路径。

集成电路产业访谈环节

在跨境电商板块访谈中,上海市贸易学校校长钟伟岚展示了“AI筑基+实战进阶”育人模式,学生现场演示AI驱动的直播营销;浦东新区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岳分析,“人机协同”是未来核心竞争力,需培养学生AI不可替代的审美与决策能力。

上海商学院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团队在职教出海板块中分享参与瑞士全球青年酒店峰会的经历,展现跨文化协作与实战能力,正如上海商学院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胡笑寒所介绍,学院推动“三维课堂”模式,通过国际场景化教学培养泛服务业领军人才。

当教育打破围墙、产业拥抱课堂,AI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连接“人的成长”与“时代需求”的神经网络。三个案例揭示了一个共同价值:产教融合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学习者都能在技术浪潮中找到锚点,让教育生态成为滋养创新的永动引擎。在这场AI无界的变革中,中国正以“破界”之姿,为全球教育进化提供东方智慧。

国际视野:AI助力全球教育公平

分享会上,正在上海商学院参加专题研修班培训的多名国际学员代表参与对话。来自尼日利亚的学员阿甘·安悠慕·悠玛表示,中国跨境电商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参考;来自斐济的学员戴安娜·丽莎·微塔娃呼吁加强技术合作,帮助南太平洋国家突破数字化鸿沟。

当埃塞俄比亚少女通过AI眼镜学习卫星轨道计算,当亚马逊部落长者用语音AI传承濒危语言,教育的边界正在技术的推动下无限延展。这不仅是工具的进化,更是人类文明的升维——让每个生命无论出身何处,都能在数智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中国正以“技术向善”的理念,与全球伙伴共同书写教育公平的新史诗,让AI之光温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每个角落。

展望未来:教育需与AI“共生进化”

分享会的最后,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周傲英在终场报告中表示,教育主体需从“适应技术”转向“驾驭技术”,以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构建AI时代的育人新范式。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副会长谢海光在案例点评中指出:AI不应是冰冷的工具,而是“点燃火焰”的催化剂。在全力推进教育应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我们要始终在效率革命中守护教育温度,在流程重构中培育创新思维,在范式跃迁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本次分享会通过跨界对话,勾勒出“AI+教育”的多元可能性,如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产教融合破解人才供需矛盾、职教国际化助力全球技能流动等。教育人的创新始终与未来同行,在AI浪潮中,上海正以开放姿态探索教育变革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文化中心,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