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大学 > 文章详情

“育”见AI,智启未来!上海大学亮相2025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

转自:上海大学 2025-05-17 17:21:14

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于5月16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本届教博会以“‘育’见AI,智启未来”为主题,致力于打造一个既充分展现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辉煌成就,又能够激发无限未来想象力的沉浸式展示空间,全方位展示AI如何赋能教育,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5月16日—18日为教博会线下展示时间,同期线上展览将持续至6月底。

上海大学展厅位于中央大厅高等教育展区G10展位,包括AI for Education发展战略、千学百科AI智慧平台、AI+人才培养、AI+科研、AI+学科等展示内容,以及元宇宙数字人、人工智能脑控机械臂、沪助养老机器人、激光打印、3D打印和智能小车等互动设备,全方位展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和人工智能相关建设成果。

开幕式当天,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市十届政协副主席王荣华,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从春等一行参观上海大学展区,了解我校在人工智能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并与师生团队进行互动交流。

上海大学AI for Education发展战略

上海大学以数字化赋能内涵发展,积极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新范式,深入实施“1+3+8”发展模式,全面推动能级提升,全方位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干学百科AI智慧平台

千学百科AI智慧平台依托学校自主建设的“自强5000”超算中心,构建算力底座平台和大模型开放平台,集学习、应用、创新、实践于一体,全流程闭环驱动“AI+教育”,面向全校师生、贯彻AI for ALL全面驱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教育综合改革。

AI+人才培养

上海大学实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工程”,打造进阶式数智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学生数智素养的进阶跃升。学校教务部开设系列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研究生院开设研究生AI专业课程,助力学生在人工智能与本学科的交叉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培养高层次AI人才。

工程训练中心的AI实践教学平台提供多工位机器人及智能产线教学系统的16个典型工程场景,构建了16个复杂的实践项目图谱。

AI+科研

上海大学推出“自强”系列大模型,展示了大模型在材料基因、微电子、多模态智能计算等领域的应用成果,推出“繁花”系列大模型,致力于在城市治理、海派文化传承、甲骨文信息智能处理、手语图片生成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上海话大模型“小沪”的研究和人机交互视频,展现了AI技术在方言保护与文化传承中的独特魅力。

AI+学科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人工智能脑控机械臂,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解析用户的意图信息,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获取目标6D位姿,控制机械臂完成抓取动作。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依托智能信息传播与老龄社会治理上海市重点创新团队,组织智能及健康传播人口学、社会治理、计算机等交叉学科力量,主导研发数字适老专属模型“AI(爱)沪助”。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展示了“AI+电影艺术”成果,大模型驱动的高品质声音生成、形体表演辅助;温哥华电影学院的“AI+视觉特效制作”,则让AI为电影艺术带来无限可能。

当天,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师生来到上海大学展位,演奏了笛子、小提琴等乐器的经典曲目,展现音乐素质专业化教育的特色成果。

此次上海大学在教博会上的精彩展示,不仅展现了学校在教育改革发展和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理念、特色、实践与创新成果,也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教育与AI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学校将继续紧扣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以及自身办学目标,秉持创新攀登精神,在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和“AI+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前行,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上海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文字:汤昕  刘雪伟

展板制作:黄晓琳  吕露

部分摄影:韦明其

责编:吴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