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大墙
在宝山监狱,一场别开生面的改造实践正在悄然展开。非遗技艺走进高墙,与教育深度融合,为罪犯们开辟出一条重塑自我的道路,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新生。
非遗学习,促进改造
非遗技艺的学习和传承,为罪犯们提供了“以技修心”的改造路径。宝山监狱积极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通过传统文化的力量净化人心,让罪犯们在技艺学习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紫砂壶
紫砂壶的学习与制作成为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重要手段。监狱与紫砂壶非遗传承人签约,让罪犯们在泥与火的交融中,体会匠心独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重塑自我,开启新生。
舞狮
舞狮作为中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罪犯通过学习舞狮,提高了身体协调能力、运动能力和专注力。同时,舞狮的学习也有助于缓解长期监禁刑罚产生的心理压力,提升罪犯的心理健康。在舞狮的跳跃与翻腾中,罪犯们找到了释放压力、磨砺意志的方式,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药斑布
宝山监狱还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振兴老先生来监授课,向罪犯讲解蓝印花布知识,传授相关技艺。药斑布的制作工艺在监狱内得以传承,进一步丰富了宝山监狱的非遗项目。通过学习药斑布的制作,罪犯不仅掌握了传统技艺,更在蓝白交织的图案中,领悟到文化的内涵与传承的意义。
丰富内涵,促进矫治
为了丰富教育改造内容,宝山监狱根据罪犯的实际改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了瓷板画、腰鼓、工笔画鸟、皮雕、泥塑等多种非遗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涵盖了传统工艺的精华,还为罪犯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在技艺精进的过程中,罪犯们体悟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了改造的积极性。每一次的笔触、每一次的雕刻,都是他们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对未来的重新规划。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祝贺!上海监狱系统1人荣获全国表彰!
2、那一撞,撞碎了我的人生
3、@罪犯亲属、监护人:上海监狱2025年5月会见日安排,请查收!
编辑:杨旭科
供稿:宝山监狱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