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在青岛市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现场,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服务跨国公司 山东在行动”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商务厅、青岛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全面深化与跨国公司合作,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万胜介绍青岛市重点招商方向和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情况。
青岛作为中国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承担着“中国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对外开放门户”等功能,市场空间广阔,常住人口1044万,2024年青岛经济总量达到1.67万亿元、增长5.7%;区位优势突出,是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和太平洋的重要门户枢纽,具有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拥有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产业基础雄厚,涵盖39个工业门类,拥有智能家电、轨道交通、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等千亿级产业链,集成电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跨国公司深耕产业提供广阔沃土。投资环境优良,搭建全市服务企业统一平台,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机制,连续三年蝉联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第一名,累计13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近年来,青岛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汇聚全球优质资源,不断推进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交流,全力为跨国公司提供更优营商环境、更好发展平台,与跨国公司共同成长。目前,已有1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设立412个项目。今天的发布会现场,就位于阿斯利康全球产能最大的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2023年,该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施工许可,2024年,又做到当年开工、当年封顶,目前累计总投资额已达到7.5亿美元,成为青岛服务跨国公司高效投资的典型案例之一。
当前,青岛市正以“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为重点,围绕“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产业招商方向和细分赛道。青岛市将聚焦重点招商方向,持续深化与跨国公司务实合作,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一是携手打造“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两个先导产业,突出数字化、智能化、跨界化、融合化发展,依托青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专业园区,大力招引设备制造商、材料供应商、技术服务提供商。围绕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产业五大新兴产业,聚焦细分赛道,着力招引研发中心,核心部件、关键配件生产基地,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围绕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三大优势产业,把握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机遇,鼓励海尔、海信、青啤等本土龙头企业持续开放应用场景,实现以“订单”促投资、以“市场”促投资。
二是携手打造“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是青岛的特色和优势,青岛市将从三方面发力,拓展全球海洋经济合作: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化工产业向高端绿色迈进,打造高端港航服务业,提升海洋文旅品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总部型”海洋装备制造产业,提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创新力,推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发展,突破提升海洋新能源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深海开发产业赛道,塑造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先发优势,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
三是携手打造十大现代服务业。将以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为契机,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会展、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十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跨国公司提供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让青岛始终成为跨国公司投资兴业的热土。
跨国公司选择青岛,既是投资时代机遇,更是共赢美好未来。诚挚期待以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为桥梁,与更多跨国公司深化产业对接,共同谱写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大众新闻记者 姜倩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