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当别人说出一句话时,他总是不光听字面意思,还会琢磨它的“言外之意”,比如——
当别人说:“你今天挺好看的。”他的反应是:“难道我以前不好看?”
当别人说:“你最近看手机太多了,对眼睛不好。”他的反应是:“我最近根本没时间看手机!”
这就是防御性倾听。一对话就直接火力值加满,唯恐别人挑刺,自己先发火。而每次发完火之后,自己又感到后悔,觉得可能别人没这个意思,只是当时自己太多心了。
“防御性倾听,就是在沟通中先预设立场,觉得他人在攻击自己,自己直接进入防御模式。或者听到话语中的批评、否定、攻击,毫不犹豫地直接进行反击,不会考虑前后语境或者当时的各方立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文秀表示。
如果对方的攻击是真实的,防御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如果对方是中性立场,甚至是善意的言论,都会让自己进入防御状态,一点就燃,那就要引起注意了!
那么,
哪些人会容易陷入“防御性倾听”呢?
(一)自我价值比较低的人
平时对话经常被其他人否定,自己也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非常固执己见,容易把他人的开放言论当作对自己的否定。
(二)有创伤、安全感弱的人
遇到过伤害,被特定人群用言语伤害过,导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宁可直接进入防御模式保护自己,也不敢再受伤。
(三)处于边缘人格的人
认知是非常态模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只有“我”是对的,经常处于偏执模式,无法共情或者换位思考,对他人的任何意见都能理解为攻击和否定。
(四)紧张敏感人群
时刻处于紧张防御状态,过分敏感,大脑已经超负荷运作,过度解读他人的话语和动作。
那么,
当你接触到这类防御性倾听的人群,
又该如何与他们沟通、相处呢?
一起来听听心理学家的建议~
点开短视频,内容更精彩↑